河南戏剧曲艺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河南戏剧曲艺 > 名家 > 曲剧名家 >

朱万明

时间:2009-09-12 10:38来源:汝州信息网 作者: 点击:

朱万明生于1891年,卒于1958年。小名朱金堂,汝州市杨楼乡郑铁炉村人,是河南曲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自幼爱拉爱唱,尤其酷爱曲剧。朱万明的父亲会海参戏,也会拉弦伴奏,是清

  朱万明生于1891年,卒于1958年。小名朱金堂,汝州市杨楼乡郑铁炉村人,是河南曲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自幼爱拉爱唱,尤其酷爱曲剧。朱万明的父亲会“海参戏”,也会拉弦伴奏,是清末郑铁炉一带有名的艺人。“海参戏”是坐摊戏,活跃于当时的民间。朱万明受父亲感染,耳濡目染,大脑里的戏曲细胞就格外活跃。朱万明成年后,一面在家里玩曲子,一面农闲时和玩友外出应酬,为了区别于“下九流”的戏子,他们就创造性地把“唱曲儿”与“踩高跷”结合起来,自称“玩友”。
  
  朱万明非常注意将民歌和民间戏曲吸收进高调曲子,也注意从生活中吸取艺术营养,—次,他们夜行至汉江边,忽闻—妇女痛哭亡夫,哭声哀伤而富韵味,朱万明根据这哭声的音韵,创造了河南曲剧著名曲牌“小汉江”。另一次乘船过黄河,艄公摇橹的声音触发了他的灵感,由此创造了曲牌“慢舵”。朱万明还重新组织了高跷曲子的“十八板”,他把原“十八板”的仅有开首,增添了“状元游街”、“过街俏”等曲调,使重新组织的“十八板”欢快活泼、妙趣横生,引人人胜。经他改进的“十八板连奏”,全国大型音乐团体大都作为保留节目,1957年武汉艺术剧院出国时曾演奏该曲,受到欧洲国家观众的好评。
  
  朱万明在器乐伴奏方面,也多有创新。他发明的坠胡,是将琴杆拉长,琴筒加大,使其声音更洪亮、高亢。高跷曲子最初伴奏器乐只有两件:—根坠胡,—副手板,多时另加三弦、四弦。早期的曲子伴奏没有铜器(七铙八镲)等武场打击乐。朱万明与其他曲友—道改进伴奏器乐,增加了打击乐,如鼓、锣、镲等,文场增加了笙、唢呐、古筝等。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朱万明、关云龙带着临汝县的“同乐社”曲子社到登封县颍阳街北六里许的李洼村演出。—同去的有许雷、卢天德(艺名老面堆)、王立(艺名木匠充)、陈玉宝,陈白娃(坠胡手)等16人。正演出时,天降春雨,地上泥泞,无法踩高跷,被迫停演。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