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剧曲艺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河南戏剧曲艺 > 梨园新闻 >

善施教化 泽惠后人——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史若虚

时间:2018-11-12 22:26来源:未知 作者:123 点击:

他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探路者,也是新中国戏曲教育的探索者,作为当代著名戏曲教育家,史若虚1978年出任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并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戏曲教育事业。 他的戏剧思

他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探路者,也是新中国戏曲教育的探索者,作为当代著名戏曲教育家,史若虚1978年出任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并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戏曲教育事业。

“他的戏剧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深入研究先生办学的理念,既是对其最好的追忆和缅怀,也是推进新时代戏曲教育观念的重要窗口。”在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史若虚诞辰100周年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说。

织就建校蓝图

“他将一座历史悠久的戏曲中等学校转变为了中国戏曲高等院校,将传统的科班教育转化为新型戏曲学校教育。”总结史若虚的建校之功,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说。

早在1950年开始,史若虚就先后担任当时还是中国戏曲学校的教务长、副校长,并着手进行戏曲教育理念的革新。建校之初,他提倡班级教学制、全面课程制和教学民主制,在当时很多人看来,都是“破天荒的动作”。

在史若虚带领中国戏曲学校和学院发展的30多年里,广聘艺术名家、名流,充实教师队伍。谭小培、荀慧生、程砚秋这样的戏剧名角都曾在学校任教,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学校做过示范演出。中国戏曲学院的不少老校友甚至记得在学校听过载涛讲课,“他是末代皇叔啊,听得戏多,懂得也多。”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专家治校,广纳人才,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看来,史若虚的教育思想是突破性的,“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我们很早就树立起了博采众长的理念。”

成就满园桃李

戏曲是舞台和实践的艺术,在史若虚的理念中,一出戏学于课堂而完成于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演过的戏才落得住。李维康依然记得学生时代,学校的大教室、小舞台、排练场经常灯火通明。“学生不是演出就是坐在底下观摩。史老经常领着我们到长安、西单等剧场,给观众正式演出。”

在著名京剧演员宋小川看来,史若虚就是他小生之路的引路人,“我刚入学时是学武生的,史老看了我的几次汇报演出,认为长得清秀,适合演小生。我如今在京剧舞台上能够展示小生的艺术风采,离不开史院长的指点。”

正是在史若虚的倡导下,从中国戏曲学校到中国戏曲学院,都采用一种注重实践、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了以往无差别的教学手段,“让专业的苗子在教学中起到挂画的作用”。

深耕育桃李,今日满园香。刘秀荣、刘长瑜、李维康……在史若虚就职期间,学校走出了这些后来成为戏曲名家的人物,讲述着史若虚培养人才的得道之处。

教育理念历久弥新

“史先生在艺术上是名师,在政治上是导师,在为人上是人师。”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说。

不忘初心忆先贤。在龚裕看来,史若虚留下的精神财富,仍具有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助于实现新时代戏曲高等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戏风格的养成,正是史若虚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家倡导建立的,中国戏曲学院至今也仍在坚持着这一风格。持续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坚持一贯的严谨标准进行演出,对文化课、文艺史论课的高度重视……正是在史若虚等前辈铺设的道路上,中国戏曲学院在新时代依旧培养着众多戏曲高峰人才。

很多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认为,学习史校长的教育思想,似乎是在与他面对面地交流。他对戏曲艺术规律的把握,对老一辈艺术家高尚风格的传承与发展,都令人敬仰又倍感亲切。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史若虚是我们戏曲教育国家工程的探索者、见证人。他对人才的无私和真心投入,使得我们的戏曲人也成为与国家命运相始终的人才。”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颜全毅说。

(责任编辑:123)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