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美术瑰宝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美术瑰宝 > 河南精粹览胜 >

河南瓷器艺术

时间:2009-09-19 12:49来源:《河南文化史》 作者:申畅、申少春主编点击:

在瓷器历史上,全国出现过五大名窟,河南境内占其三:汝瓷、钧瓷、官瓷。可见它在国家陶瓷事业的发展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对传统美术的向前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先秦至

   
  在瓷器历史上,全国出现过五大名窟,河南境内占其三:汝瓷、钧瓷、官瓷。可见它在国家陶瓷事业的发展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对传统美术的向前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先秦至汉魏的瓷器艺术
  
  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发现有中原最早的原始瓷器,属于商代中期的产品。郑州同期商代中期的其他墓葬和住宅遗址中也有原始瓷器的发现。
  
  晚商的安阳殷墟和辉县琉璃阁、西周时期的洛阳和浚县辛村卫国墓地也都发现了原始瓷器。
  
  中原的原始瓷器,以瓷土做胎,经1200°C烧制而成。胎呈青灰色,器表有釉,无吸水性或吸水性很弱,大都为生活器皿。如郑州发现的瓷尊,敞口、折肩、凹底,形状与同期的陶尊相似。原始瓷器选料不精,烧制工艺也较差。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主要出产青瓷,北方中原地区则始以制造白瓷著称。安阳北齐骠骑大将军范粹的墓,有“四系白瓷莲瓣罐”等大批珍贵瓷器出土。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比南方青瓷质量更高,为国内所罕见。另有濮阳出土的“北齐青釉刻花瓷罐”以及洛阳晋墓出土的酱色器皿,工艺都比较成熟,品种更加丰富多彩。青瓷纯净、柔润,其烧制技术已十分精良。
  
  二、隋唐瓷器艺术
  
  隋代建国虽仅60余年的时间,但陶瓷的发展不可忽视。除青瓷外,白瓷也日渐成熟,形成陶瓷业繁荣的新局面。在安阳张盛墓中,出土了一批品种齐全的陶瓷:杯、盘、茶具、博山炉、壶、瓶、坛、三脚炉、灯盏、棋盘。其中棋盘边长10厘米,有19道刻线,是围棋史上一大发现。特别是一组六人伎乐白瓷陶俑,坐地女乐者,有吹笛、吹簧、吹排箫、弹奏等等,塑得十分真实生动,描写得十分精细入微。在巩县大小黄冶(当地也叫大小黄窑)的铁匠炉村,发现有隋代青瓷。如瓷碗、高足盘,四系罐、盖罐、八系罐、高足盘、盖尊、盘口壶、龙柄鸡首壶等,有的在器皿上注意装饰贴花,如草叶纹、朵花纹、几何纹、莲瓣纹、卷叶纹、波浪纹十分丰富。
  
  唐代陶瓷是举世闻名的。河南陶瓷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省20个县市,如安阳、鹤壁、巩义、黄冶、辉县、新密、登封、郏县、鲁山、宝丰、内乡、郑州、洛阳、禹州、荥阳、温县、上蔡、三门峡等,都出土有大批精致的瓷器。据初步统计,唐代有规模较大的陶瓷品种:白瓷、黄釉、黑釉、花釉。下面举例加以论述。
  
  1.白釉瓷
  
  现已发现烧制白瓷釉的窑址有:巩义、鹤壁集、密县、登封、郏县、荥阳、安阳、辉县,其中以巩义窑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小黄冶村,铁匠炉村、白河乡。巩县烧制的白瓷品种很多,主要为日常用的盘、碗。
  
  2.黑釉
  
  新密的西关窑,是一处重要窑场,各种瓷器十分丰富,但最有特色的当属黑釉和青釉。后来,还在郏县黑虎洞和黄道,发现了唐代窑场遗址,生产的主要是黑釉。黑釉是在隋代白釉点黑彩的基础上,加重铁釉着色,最后烧制成漆黑光亮的黑釉瓷器。这一新品种出现后,各地窑口纷纷仿制,从出土情况看,郏县黄道窑、密县西关窑、鲁山段店窑、禹州神垕窑、荥阳翟沟窑。内乡大窑店、邓州窑、辉县窑、安阳窑、鹤壁窑,都出产十分精彩的黑釉产品。
  
  3.花釉
  
  这种花釉瓷即黑色釉中有白色斑点,或黑色、白色,或钧蓝釉中,有月白色彩斑点,形成彩色窑变,出现花釉的流溢效果。有人说这是最早的钧瓷,所以叫做“唐钧”。这种花釉烧制的器皿,有罐、壶,其中还有瓷腰鼓。唐南卓在《羯鼓录》中谈到:“不是青石末,即时鲁山花瓷。”河南考古学家,曾搜集到大量腰鼓碎片,其特征与传世的腰鼓胎片,在厚度与凸起的弦纹及斑点装饰基本一样,从而印证了《羯鼓录》中的记载。后来在禹县下白峪,也发现有这种腰鼓瓷片。说明这种产品产地很广。
  
  三、宋代瓷器艺术
  
  北宋河南的瓷器艺术在唐代的基础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汝瓷、钧瓷、官窑,在全国名列前矛。从出土的陶坊遗址和陶瓷文物来看,当时官窑林立,民窑四起,可以囊括全国所有的陶瓷品种。
  
  1. 黑白瓷
  
  黑白瓷即黑瓷和白瓷,它的品种属于磁州窑系统。常见的白地剔黑花,白釉地画黑花,或白釉刻花、绘花、珍珠地剔花、剔花填彩多种,都是以黑白二色烧制出来的。如白底剔黑花,是在白胎上,蘸满黑釉,然后剔去画面或图案纹样以外的黑釉,经过烧制,即出现白色胎底和光亮黑釉的纹样,黑白对比强烈。禹县扒村窑最为有名,生产民用品和玩具,画花多种。艺人用泛黑青色瓷土做陶胎,然后浸上一层白釉,再用含铁的红土作釉色,在白釉体上绘出各种画面,经过高温烧成后,成为一种水墨画与在宣纸上作画一样清新。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任意画出各种花鸟、山水或民间题材的绘画。如吉祥戏婴、五子登科、万象更新、喜鹊登(眉)梅、五福临门。有的如同文人画一样,画一枝花,一只鸟、一石、一树,线条简炼流畅,又不失民间的稚朴自然。
  
  黑白瓷是典型的民窑,器皿表面的刻花、剔花、绘花,除了花草鱼虫外,还有人物、山水,展示了民间艺术的雄厚根底,它的产品,已开始在陶器上刻题词和留下姓名。如:清静道德、香花供养、黄花红叶、春夏秋冬,还有直接把著名的诗词和谚语题写在陶器上,如“有雨花早开,无霜叶落迟”。“鸟宿林边树,僧开月下门。”然后下署姓名“张家造”。这反映了宋代民间陶瓷的品种很多。如“荷叶盘范模”,外沿呈荷叶形,模内有一完整的画面。画内有两个赤臂男童,身着花布兜肚和裤子;中间是一只梅花鹿,前面的童子拉鹿,鹿背上驮一盛开的荷花,荷花上有长形招牌,招牌上刻一“赵”字,牌上端覆盖着一张大荷叶,鹿后一童子反身扛一枝弯形莲蓬,画面四周绘有翡翠、银锭和发光的珠宝玉器。这件印模荷叶盘,和当时东京流行的彩塑“磨喝乐”有密切的连系。画中两个童子的形象,与当时流传的“都人善做双头莲,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的描写,是完全相符合的。是取其福禄祯祥的谐音和美好的象征。鹤壁集窑中的黑白纹样,出自当时民间喜闻乐见的纹样装饰,品种十分丰富。例如“玉兔戏草”、“香花供养”、“团菊牡丹”、“莲花吐放”、“双鱼游戏”、“花鸟朝凤”、“钱纹牡丹”。宋代瓷器艺术在黑白二色中,大作文章,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2. 影青瓷、青瓷、汝瓷和官窑瓷
  
  这些瓷均属于汝瓷系统,其相互间的差别很细微。但品味有高、低、上下之分。
  
  影青瓷。这是一种白里透青的薄陶瓷。它是在汉、隋唐时期的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新安城关窑、汝州严和店窑都有遗址发现,它的特点是胎薄质细,釉色白中透青显得明澈滑润,白色中有。一种淡雅的青影。艺人们用内壁刻出花纹,由于胎薄细质,花纹可以透外映见,更显出青釉色的影子,使人看了十分喜爱。因此,品种一出现,便得到人们的喜爱,它是民间创作的一种珍品。
  
  青瓷。大多是民间窑场的产品。如宜阳的三里庙,以烧青瓷为主。青瓷胎薄质细,胎骨以香灰色为主,白灰色次之。青瓷的装饰多以印纹为主,纹饰清楚,线条细致。在碗盘中间,多有圆形,四周分成几组,绘制各种花、鸟、鱼、虫图案。新安窑也有青瓷产品,胎质坚硬,釉色青润,有时出现天青、豆青、豆绿、黄绿多种变化。盛水后的器皿,有如碧玉青水,十分透澈润泽。
  
  汝瓷。汝瓷有两种情况,一是厚胎厚釉,呈天青月白色;另一种是薄釉,呈橄榄绿色,透明可见底。汝瓷的特点是可在釉中加玛瑙沫,成品色卵白,如鸭蛋青,滑润透明,色泽变化细微,有天青色、豆青色、虾青色,有时青中带乳黄、葱绿或天蓝。但以纯青为最高,有雨过天晴,纯净透澈,或汁水欲滴的感觉。由于瓷土细腻,烧出后胎骨坚硬,叩声如磬。甚至有的出现鱼子纹、蟹爪、芝麻花,十分耐看。另一种由于汝釉透明,往往在器物上刻花做浅浮雕,烧成后,在釉下有凹凸效果,但表面光滑柔润,无高低不平。艺人利用特殊效果,在胎底上刻出游鱼水草,如鱼在水中游;也有的刻出花鸟山水,也显示出如在水晶之中。为了显示出浅浮雕层层迭迭的效果,也可以在胎底上刻出大朵的牡丹花,花瓣层迭,很是富丽。
  
  官窑。官窑是与汝州窑同时产生的,特点十分相似。官窑设立在都京,而汝瓷窑,是在少监监督下生产的官窑。所烧制的汝瓷,要全部进贡宫廷,所以质量上的要求要比民间严格。徽宗是风雅艺术大家,陶瓷要去掉俗气、增加雅气;去掉花纹和各种色泽,喜爱以清淡为主,所以,一时认为五大名窑,以汝窑为魁。但汝窑达不到淡雅之高度,便在汴京城内设立官窑,以汝青瓷为主,专门烧制高雅器皿。于是赵佶在汴京设立官窑,烧造御用瓷器。叶真在《垣斋笔衡》中说:“大观年间,汴京自置窑烧造,名为官窑。”官窑是选用技术高超的艺人,选用上等瓷土,派专人到陈留、钧州、汝州等地采釉,烧制出来的官窑瓷器十分贵重,当时有诗人曾描述说:“贡篚银貂金作藉,官窑瓷器玉为泥。”可见官窑不惜财宝金银要烧制出贵重的官瓷。
  
  3. 天目瓷
  
  天目瓷最早发现于福建的天目山,所以称“天目瓷”。河南天目瓷的来由,是日本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在焦作市李封村一带,收集了一批瓷器,其中就有天目瓷,并撰有“河南天目瓷”一文,河南天目瓷便因此而得名。
  
  河南天目瓷大多产于河南北部的安阳、鹤壁、焦作、修武和西部的新安县、宜阳县、巩义市、新密、登封市,还有南部的内乡县、郏县、鲁山县、宝丰县、禹州市,产地十分广泛。从发现的品种来看,有碗、盘、罐、钵、萝卜樽,还有炉、灯、盏、瓶、小料盒,以及各种人物、动物玩具,内容十分丰富。如其中的“萝卜樽”,形似萝卜,民间气息很浓。另一种“荷叶瓶”,口部像荷叶张开,造型别致。还有“麻花提梁壶”,是来自鹤壁窑,形若鼓圆,上有扭卷的麻花提梁。天目瓷中还有各种小玩具,如小猪、小狗、小羊,形象简炼生动。在禹州的天目瓷中,有油滴釉、鹧鸪斑、兔毫花和如同星光密布的釉色,光泽莹润、色彩斑斓,在黑色中变化着各种不同效果。鲁山烧制的天目瓷,制作精细,光泽滋润,漆黑明显,有油滴、兔毫花,又有玳瑁斑和星光密布之晶釉,为鲁山段店所独有。新安县发现的天目瓷,分白胎、灰胎两种,釉面漆黑光亮。也有兔毫、玳瑁斑,品种有碗、灯、炉、枕之类。其中腰圆形枕,在黑釉中,显出一种酱色的玳瑁斑纹。新安县城西北的陈圪塔窑,附近盛产坩子土、釉药及煤炭,是理想的陶瓷产区。这里曾出土过汝瓷、影青瓷、天目瓷、黑白瓷、唐三彩和钧瓷,可以说瓷种俱全。
  
  从以上情况看,河南天目瓷有它独自的特点,即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黑中带有滋润,并透出银色的波纹,好像是兔子毛的毫花。
  
  4. 绞胎釉
  
  绞胎釉在商代已出现,如温县、尉氏均出土有绞胎釉枕。到了宋代,尤以修武的当阳峪最为发达。在当阳峪的山头上,立有一座亭子,内有一通斑剥的石碑,上题《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说的是:百灵翁是个很有威望、技艺高超的老陶艺师傅,曾在陕西耀县授徒烧瓷,宋熙宁年间被封为“德应侯”。他有个技术较高的徒弟,来到当阳峪开窑烧瓷,并在当地传授技术。在实践中,又进一步继承和吸收了当地的烧陶经验,烧制这种“透花瓷”,也就是绞胎釉。并大量生产,远近闻名。碑止还记载道:“时惟当阳工巧,世利兹器,埏垤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这说明当时已发展成为规模相当大的陶瓷产区了。宋代有个文人,对这里的绞胎纹十分赞赏,曾写了一首三十四行诗,描述当阳峪的情况,其中有“既成坯器在红炉,三日不余方可熟。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以壮盛况。当阳峪的绞胎釉,其特点是把白、黄灰、绿几种不同的色彩泥条,巧妙地揉合绞错在一起,烧制后呈现出来意想不到的花纹,纹理自然流畅,如同天上淡淡的浮云;又像地下潺潺的流水,有时又如纹理清晰的大理石,群众叫它“透花瓷”。又因是多条泥条绞在一起的,所以也叫“绞胎釉”。在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和日本都有收藏。
  
  5. 钧瓷
  
  钧瓷是河南最有特色的陶瓷产品,在宋代开始烧制,出产在禹县钧台窑,故日钧瓷。据《禹州志》记载:“州西六十里,乱山中有镇日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瓷。”神垕镇的垕字,是古写的后字,意思是神仙的后面。据说这儿曾有一座古庙,后面建起窑场,始于北宋初年,后来发展成窑区。艺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在蓝釉中掺入一些铜粉,烧制后便还原成一种红中透紫的斑斓色彩。且变化多端,有暗天碧蓝、天蓝、玫瑰紫、茄皮紫或在蓝紫,鱼肚白中,突然出现一片海棠红、鸡血红、红、紫、蓝相互衬托,融乳交辉,形如流水,红如晚霞,变化莫测,千钧万变,意境无穷,入窑千百件,出窑万万千。有人形容它是:“高山云雾霞一朵,烟火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由于钧瓷有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窑变成绚丽灿烂、高雅大方,因此引起宫廷的注意,便被指定专为皇宫烧造用品。如烧制各种火花盆、大花瓶陈设。尽管钧瓷由宫廷列为官窑,但民间窑并未停止烧制,特别在后来,各地民间窑场纷纷仿制,使钧瓷又大大前进了一步。这和禹州地区盛产煤炭和瓷土有关,它是钧瓷取之不尽的原料。因此窑区能够长久不衰。
  
  北宋的瓷器艺术是宫廷与民间并重的时代,御用画院与民间画家共同发展,瓷器艺术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艺术,它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美学的发展。
  
  四、元明清瓷器艺术
  
  元、明、清时期,尽管战争频仍,社会多动荡不安,陶瓷事业远不及北宋发达,但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尚在缓慢的发展。
  
  黑白瓷、铁锈花、酱釉、青釉及彩釉、钧瓷等全面得到恢复发展。在装饰上,完全摆脱了宋代官窑的限制。更加民间化。彩绘花纹更加奔放,适用的工艺都出现了,如彩绘、贴花、贴塑、捏塑、彩塑、堆贴、镂空、釉上彩、釉下彩。并在钧瓷上涂上含铜釉药,高温后,呈现红色斑点或大片红云。同时在瓷上用黑色绘制水墨花、鸟、鱼、虫外,又出现了白地蓝花,使青花打开了新的途径,竟成了明、清的最重要品种。在荥阳出土过一件“青花玉壶春式瓶”,在器表釉下绘有整条龙,缠绕瓶上,张牙舞爪,生动细腻,线条清晰,在元代能有如此创造,是十分难得的,是元代最有特色的作品。这种青花瓷,后来成了明、清的典范,在全国迅速仿制。另外,在瓶的造型上,又出现葫芦瓶、象耳瓶、龙耳瓶、直颈瓶。
  
  明代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因自宋以来,原有基础雄厚,又经元代的稳定恢复,明代便有了较大的进步。许州窑、河内窑、陕州窑、清丰窑、尉氏窑、鲁山的桃花店窑、淇县窑、新安窑、钧州窑、清化窑、红窑沟窑,相继出现。仍保持了民间纯朴的特点。如在荥阳城西南,出土一批青花瓷,其中有碗、盘、碟和高脚杯,上面有蓝花,花鸟、鱼、虫及山水人物,有北方民间大手笔的风格,特别是山水人物,用大片水墨,动物则用大线条,有洒脱、质朴的味道。


   (摘编自申畅、申少春主编《河南文化史》)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