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美术瑰宝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美术瑰宝 > 河南精粹览胜 >

河南古代绘画艺术

时间:2009-09-19 13:27来源:《河南文化史》 作者:申畅、申少春主编点击:

河南古代绘画,历史久远,画家多,作品亦十分丰富。 一、魏晋以前的绘画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的宋国(今商丘)即有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

河南古代绘画,历史久远,画家多,作品亦十分丰富。

一、魏晋以前的绘画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的宋国(今商丘)即有“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值值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裸。君日:可矣,是真画图者也。这是说画家要求解衣,赤身露体,希望得到自由自在画图的保障。这是有关中国绘画、河南绘画的早期重要记载。
  到了汉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上流社会的需要,河南绘画艺术也相应的发展起来。但有关画家的姓氏和生平事迹很少提及,即便是有,也多作为附传,捎带上几句。例如龚宽,洛阳人,擅画牛、马和飞鸟,也能画人物。在《西京杂记》、《历代名画记》中,均有他的画传。刘庄,即后汉显宗。都洛阳,在位18年。喜好绘画,设有画馆,诏博洽之士,取诸经史事,命上方画工图画,谓之画赞。
  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全国寺庙达3万余所,几乎所有寺内都有壁画。而洛阳的1367所,其壁画更为可观。其中元恪时在嵩山修建的闲居寺,元诩时胡太后在洛阳修建的永宁寺,工程很浩大,壁画很宏伟。另外,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曾下诏“迁洛百姓,死后均葬洛中,不得归葬恒代”,所以,北邙古墓增多。在已发拙的坟墓中,石棺上有许多画像,手法多用线刻白描,这是北魏时期,保留下来的珍贵画卷。如在宁懋石室中,刻有画像9幅,有守门卫士、武士、孝子故事;丁兰事木母、舜从东家中出走、董永看父助时、董晏母供主寄母语时、庖厨图、铠马图、宁懋本人画像。其他石棺线刻内容除四神装饰外,更多的则也是孝子故事。这些世俗石刻线画,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石板磨光,线描过稿之后,再用尖刀刻画,使形像更加突出。线描大多用细的铁线,或高古游丝。因为线细均匀,形像刻画准确,衣纹飘洒,线条流畅,疏密适当。另外,在画人物和动物时,多杂以花草云气,有组织有联系地刻在同一画幅上。置陈布势,密而有章,有如裙风飘带,满壁飞扬。真可谓是洛阳现存北魏时的国宝。
  北魏有记载的河南画家很少,有的虽说有名姓留下来,但其作品并未留传,只留其空名而已。如毛惠远,南朝齐时,荥阳人。喜画人物及鞍马。师从顾恺之。作品有《白马图》、《酒客图》、《刀戟图》《叶公好龙图》等。殷蒨,南朝齐时,陈郡(今项城)人。善画肖像,曾绘鄱阳王与宠姬照镜子的画。
  南朝时,河南画家倒有不少,见之于画史记载的有:司马绍,晋代画家,温县人,字道畿,善画佛像及人物,笔迹超迈,颇得神气。作有《烈士图》、《穆天子燕瑶池图》、《洛神赋图》、《瀛州神仙图》等。江思远,晋时陈留圉人,在《历代名画记》、《图画宝鉴》中均有记载。江灌,晋时陈留圉人,字道群。喜画,作有《尔雅图》。宗炳,南朝刘宋时画家,南阳涅阳人,其画《瑞应图》,堪称千古绝唱。他曾西到荆巫,南登衡山,画了不少作品,流传于世。如《孔子弟子像》、《颍川先贤图》、《狮子击象图》、《秋山图》等等,并著有《画序》。范宣,晋时陈留人,字宣子,博览群书,精《礼》、《易》,善绘画。高孝珩,北朝齐时画家。授开封县侯。善画人物及鹰,曾作《乾士图》,绝妙一时。
  
  二、隋唐绘画
  
  隋代在长期分割与战乱之中统一了南北各地,社会得到短期的稳定,文化艺术得到发展。特别在恢复建筑壁画上,出现了一批画家。其中有关河南的画家为:董伯仁,汝南县人,官至光禄大夫殿中将军,与当时著名画家展子虔齐名,据《历代名画记》记载:董与展,皆天生纵任,无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足使先辈名流动容变色。董伯仁善画台阁、人物、楼台风景等,笔法空前绝后。
  
  到了唐代,绘画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在画群中,有许多成就突出的画家产生在河南。如吴道子、郑虔、卢鸿、薛志等等。
  
  1.吴道子


 

  吴道子成就非凡。他祖籍阳翟(今禹州)。幼年家贫,从师学艺,年未弱冠便学会一手绘画技艺。初在韦嗣主幕下当一名小官,有机会到四川、山东等地,游览山水作画:后来到东都洛阳,专门为各大寺庙绘制壁画。几年之后,绘画技艺大增、名声大震,连唐玄宗看了他画的壁画,都大加称赞。后来召吴道子人宫,授以内教博士。他曾与宁王长期交往,玄宗便封他为“宁王友”,专门陪伴宁王。同时,吴道子还往来于各地寺庙,从事壁画的设计、绘画,技艺越发精湛。如在兴善寺画壁画时,轰动了长安城,老幼士庶都来挤观,赞声不绝。有时吴道子要随皇帝出游,随行记画。一次,玄宗去泰山封禅,车过山西上党,吴曾与宫内画家韦无添、陈闳合画《金桥图》,赞玄宗骑着照夜白大马,出行的盛况。图中山水、桥梁、车马、仗舆、人物、花鸟十分真实,玄宗十分高兴。人们也称赞这幅画是“冠绝于世”。天宝中,明皇听说嘉陵江风光瑰丽,便命他去四川写生,回来后已胸有草稿,面对大同殿白壁,一日之内,便挥毫画成300里嘉陵江壮观图,使明皇大受感动。据记载,吴道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仅长安、洛阳寺院、道观中,就有三百多幅壁画,而且都是绝世佳作。如《地狱变相图》,用刀林血肉,惨不忍睹的表现方法,变状阴森,使观者不寒而栗,冷汗毛耸,夜不能眠。可惜这些壁画,因时久远,无一保存下来。吴道子的绘画,在唐代成为一霸,被历代称为画圣。但其真迹却极少见到。据传吴道子画的《送子天王图》长卷,是惟一见到的作品,早年流传到日本。画面由六组人物组成,以天王端坐的中段和净饭王抱子的末段为重点,人物造型生动,具有个性,线条长而圆润,刚劲有力。当时称吴道子的画风为“吴带当风”,有吴装样人物之称。从我们了解到的吴道子绘画,都是线描为主要的表现方法,这和他学习传统和书法有关。
  
  2.郑虔
  
  郑虔,字弱斋,郑州荥阳人,年幼家贫,置不起纸画画,便采集柿叶,贮于慈恩寺中,用作写字绘画。并且苦读诗书,逐渐提高了书绘技巧;且著书写诗,是唐代少有的诗、文、画与书法全才。天宝初年,投入官府任协律郎。他广集天下见闻,著书80多篇。后来,有人摘其书中言论,告发他私撰国史,被坐谪10年,回京后,更名为郑广文。玄宗爱其文才,授其为广文馆博士。郑虔善画山水,他注重墨色挥洒效果,人称其为“山饶墨”。他常在自己的画上题诗,在诗、书、画的融和上堪称独创。唐明皇也赞其为诗、书、画三绝。他的画在宋、元时还能看到。如《峻岭溪桥图》、《杖引图》等,但今已绝迹失传。
  
  3.郑审
  
  郑审,荥阳人,乾元中任袁州刺史,也工诗画。另外还有一位荥阳画家叫郑町,他善画山水,以淡雅为其特长。其他还有司马承祯,温县人,工书画。开元中曾应征人京,后来回济源王屋山,敕造阳台观大庙,就隐居该寺,为寺庙画壁画,并以书画自娱。
  
  4.荆浩
  
  荆浩,字浩然。济源人。隐居在太行山山谷,自号“洪谷子”。他面对气势磅礴的太行山,逐日观察写生,又不断借鉴前人山水画家的经验,结果自成一体,笔墨并重,构图上可从山顶到山脚,纵观山水的全貌,有卧对其间,可至数百里的气势。但其近观又能十分人微,久观不尽的感觉。他画的《匡卢图》,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他还著有《山水诀》,其成就对后代,特别对宋代有很大的影响。
  
  三、北宋绘画
  

  北宋建都东京(今开封市)后,社会趋向稳定,太祖赵匡胤又十分重视绘画人才,建国初期,便设置了“翰林图画院”,将分散在各地的画家,都集中到京师来,一时形成了一个雄厚的画家群体。现摘要介绍如下。
  
  1.赵佶
 

宋 赵佶 腊梅双禽图页
 
  赵佶18岁即位时,已是一个绘画成熟的画家,他对画家、画院特别感兴趣。赵佶与许多书画家,有着密切的友谊或宗室关系。如驸马都尉王洗、宗室赵大年、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吴光瑜、画家米芾、宋子房、戴琬等。赵佶在书法、绘画上的成就很高,他的书法独创“瘦金体”刚健有力;他的花鸟画,以工笔精细著称,可谓独树一帜。例如他画的《柳稚图》、《蜡梅山禽》、《五色鹦武图》、《桃鸠图》、《枇杷小鸟》和人物画《听琴图》、山水画《雪江归棹图》等,都驰名海内外。他不但自己创作,组织画院画家精心作画,而且以宋室政权名义,大量收集、收藏历代珍贵书、画作品,为国家保存珍贵艺术品,立下了不朽功绩。例如将当时流传1500件作品,辑成《宣和睿览集》。据《宣和画谱》记载,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陆探微的《王献之像》、展子虔的《十马图》、吴道子的《维摩像》、周日方的《纨扇仁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思训的《江山渔乐图》、王维的《雪江诗意图》、曹霸的《九马图》、黄筌的《桃花雏雀图》,以及荆浩、董源、李成、徐熙、黄居寀等200多位画家,6300多幅珍品绘画,都被宫中珍藏。这其中有许多名画能留存至今,不能不说与赵佶的珍藏有关。
  
  2.苏汉臣
  
  苏汉臣,开封人,北宋宣和年间的画图待诏。善画人物,并专长儿童及风俗画。如著名的《货郎图》,表现了北宋时代,串街走巷的货郎担。货担上的各种货物:玩具、药头、花纸、日用品等不仅样样俱全,而且一件件不厌其烦的如实描出来,使观者仔细观赏,如同身临其境,挑选商品一样,十分赏心悦目,从中也可看出北宋的民风民情。另外几幅《照盆儿童图》、《婴儿斗蟋蟀》、《婴儿戏浴》、《秋庭戏婴》、《二童赛枣园》等,画面生活气息浓厚。儿童天真活泼,工笔画法严谨,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作品。此外还有《五瑞图》描绘五个戴假面具的演员,人称神头鬼面,人物动作活跃、形象,十分具体耐看,完全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3.张择端
  
  张择端是《清明上河图》长卷的作者,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少年好学,后游学汴京遂占籍。专攻绘画,在汴京居住多年,对京都的街道、房屋、城市、桥梁、市井、人物、牛马、各行各业了如指掌,他每天游观记忆,对汴京盛市繁华景象产生极大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构思,基本按照汴京的真实面貌如实地描绘成一幅长卷作品,现存为5.28米,将汴京的一派繁华景象全貌表现了出来。因为所描绘的是清明季节,所以定名为《清明上河图》,宋代人对山水有一种特殊的响往和爱好,这是因为山水是大自然的神秘幽境,是隐居、寻幽、探奇的胜地,是文人学士、画家和各阶层人民都喜欢游览和抒发情感的地方,出自种种因素,所以山水画到了宋代就更加发展壮大,有人说:“唐画山水,至宋始备。”
  
  4.郭忠恕
  
 
宋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郭忠恕,洛阳人,字恕先。纵酒肆言,为人不羁,善画楼阁山水、车栈桥头、水唐等自然风光,作品有《楼居仙图》、《明皇避暑图》、《织锦璇玑图》、《雪山佛刹图》。所绘建筑,以尺计,又十分精微。其山、水、树、石亦皆人妙,人称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使观者十分钦佩。他的作品有:仿王维的《辋川图》、《雪霁江行图》、《谿山行旅图》、《湖山夏景图》等。有时他自画楼阁,由王士元补人物。其作品“行笔天放,设色古雅”。在《雪霁江行图》,由徽宗赵佶题字:“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迹”10个字,十分精美。
  
  5.郭熙
 
北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
 
  郭熙,字淳夫,孟县(今河南孟州市)人。神宗时曾为国家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他为画学习李成而能自放胸臆,以卷云画山石,以鬼脸皴画山脉,别具一格。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严谨工整,晚年开始豪放而雄壮,所画高峰巨障、峰峦秀枝、云烟变幻,意境旷达,致使独树一帜,别立新风。以他的笔墨特点,是灵活多变,不墨守成规,千态万状,运用自如。当时许多画家都以郭熙为师,学习他的画法。郭熙在总结前人传统,结合自
  
  己多年的实践,撰写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四篇文章。后来郭熙之子郭思,追述父亲遗迹事实,又增添了《画格拾遗》、《画记》等六节,其上四节郭恩又加了注释,集成《林泉高致》一书。其中《山水训》为最重要之作。他认为中国山水画要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使画面穷无止境。郭熙还总结出: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等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的创作方法,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精典论述。他主张在兼收博览古人画迹的同时,要饱游饫看自然界。对四季山水的画法,要有鲜明的意境,即: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苏轼曾作诗赞日:“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其描述十分准确。
  
  6.郭思
  
  郭思,字得之,他继承父志,专攻山水画业,并兼画马,特别在整理郭熙画论上,取得了重要成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他中进士,官至秦风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及秘阁学士。可能任官时,经常接触马匹,熟悉马的性情,又特别善学曹霸、韩干唐人画马大师的遗法,所以画马甚得神韵。在崇宁、大观年间,应制作《山海经图》,影响较大。并在任上,广以金帛收赎熙之遗笔,以藏于家。由是,熙之画人间绝少。
  
  7.范宽
  
  范宽,北宋山水画家三派之一。当时,北宋初期,有关仝、李成、范宽三大流派。范宽字中立,又名中正,因为他性情温良,待人宽厚,人称之为范宽,最后也自题范宽了。范宽陕西华原人,但长期居住在河南,往来于汴京、洛阳和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最初向李成学画山水,是一个民间画家,后来潜心观察自然,越发悟出道理,自叹日:“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后来又广学荆浩等诸家画法,创意自我,对景造意,自为一家。他喜欢画千岩万壑或雪景寒林,他的山水画有一种峰峦叠嶂、势状雄厚之感,人们站在他的山水画前,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纩也。所以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范宽长时期在京师作画,对河南画家影响巨大,宋御府中藏有他的画很多,至今人们记忆犹深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夏山烟霭图》、《烟岚秋晓图》、《寒山图》、《冬景山水图》等。其画多重骨法,风骨神韵,用墨深厚。
  
  8.米芾与其子米友仁
  
  米家擅长山水。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自元祐六年(1091)改名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徽宗赵佶诏他进京,任书画学博士,后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米芾生平爱石,见有奇石便拜并举止颠狂,所以人又称他为“米颠”。除山水外,还工书法,篆隶皆通,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八面”。他的山水画多用点染之法,以烟云掩映树石,点墨积叠,看不出勾勒轮廓,有时用纸筋、甘蔗渣拍墨,产生一种水墨浑然一体的效果。这种画法也由他的儿子米友仁继承,所以世人多称、“米家山”、“米氏云山”、“米派山水”而自成一派。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小名虎儿,晚年号懒拙老人,也是当时画院学士。他学习父亲画法,但有所突破,当时有大米、小米之称。米画山水,以江南山水为基地,以云山烟雨为特点,特别是米友仁跑遍江南,目染至深,所画墨山更是变态万层,用墨烟雨睛晦,淋漓尽致。友仁19岁时画《楚山清晓图》,很受徽宗赵佶的赏识。后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人称“米敷文”。画有《潇湘奇观图》、《云山戏墨图》、《云山得意图》等。
  
  9.王霭
  
  王霭,宋初画家,汴京人,工佛教人物画。太祖赵光义在位时,授图画院祗候,后任翰林待诏,作品有《韩熙载画像》、《太祖御容》、《梁祖朱温肖像》、《天王像》、《弥勒下生像》等,皆称神品。
  
  10.李用及
  
  李用及,汴京人,擅画鞍马,经常去皇帝养马的”天厩’’去写生,并继承韩斡笔法。他还善写释、道人物,笔力遒劲,所画神鬼皆刚健有力。开宝八年(973)曾为汴京相国寺画壁画。如《牢度叉斗圣变相》,是他的代表作。
  
  11.王瓘
  
  王瓘,喜爱绘画,曾去北邙山看老子庙中吴道子的壁画,他仔细观摩学习,深得吴画圣的精髓,人称“小吴生”。他曾被召去画昭极寺的壁画。连武宗元看了王瓘的壁画,都说吾观国器之笔,则不知有吴生矣。他还喜画山水花竹。
  
  12.阎士安
  
  阎士安,宛丘人(今淮阳)。擅长画墨竹、草树、土石,放笔潇洒。他的墨竹千怪万状,有风吹、烟雨、水雪等不同环境姿态。在汴京人所共知。另外,王士元也是宛丘人,善画山水、人物,与郭忠恕很友好,常为郭忠恕的山水画中补画人物。他擅画亭台楼阁、屋宇桥梁和鞍马。后为淮阳推官。作品有《杂木寒林图》、《伊尹负鼎图》、《山阁图》、《石勒问道图》等。
  
  13.武宗元
 
北宋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1
 
  武宗元,字总之,白波(今孟津)人。家世业儒,早年与官僚王随联姻而人仕,官至虞曹外郎。年轻时曾应征为画师左部之长。他善长画释道人物,在汴京、洛阳画过上清宫三十六天帝壁画,其中《朝元仙仗图》可能是壁画的白描稿。徐悲鸿曾花重金买回的八十七神仙卷,可能是加工的正本。他的壁画人称有曹、吴之妙。行笔如流水、神采飘扬,线长如游丝,是中国传统白描之精品。
  
  14.屈鼎
  
  屈鼎,开封人。赵祯时为图画院祗候。他善画山水,一度与范宽齐名。并学燕文贵之清秀山水画法,有时难分真假,在当时有人认为燕文贵、屈鼎、许道宁为北方画派的三位名家。屈鼎作品保留不多,《夏山图》卷为其代表。他画山林四时风物之变态,烟霞飘渺,泉石凌砾之状颇有思致。
  
  15.宋道宋迪
  
  宋道宋迪兄弟,洛阳人,二人皆进士擢第,与苏轼同代。两人均以山水画、松树、寒林而闻名。弟名高过其兄,作有《潇湘八景》(包括平沙落雁、远浦归航、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以诗画为题是宋氏兄弟的特色,成为人们纷纷效法的山水画程式。苏轼称赞为“绝妙一时”。其他作品还有《清峦渔乐图》、《古岸遥岑图》、《江山平远图》、《烟岚渔浦图》、《扁舟圣泛图》、《古木寒林图》等30多幅,气韵苍茫,意趣简远,开创了平远山水的意趣。宋迪的画兼精各体,览物得意,写物创意,远思高妙,是早期文人、士大夫的神领意会之作。文安公诗集中对宋氏兄弟的画有极恰当的描绘:“幽人去不归,长安秋叶飞,空山岁年晚,林木自清晖。”
  
  16.张昉
  
  张昉,汝南人,字升卿。工画人物仕女。大中祥符时,曾为玉清召应宫,画三清殿中《天女奏乐像》,人物高丈余,不用起稿,挥笔勾画而成,人皆惊叹!另画有汝南开元寺中壁画《护法善神》,也称神品。
  
  17.陈用志
  
  陈用志,颍川郾城人。因居小窑村,人称“小窑陈”。工画道释人物、鞍马、山水。仁宗天圣中,为图画院祗候。景韦占初,仁宗赵祯建慈孝寺时,与王华合画东殿御宝侧。又为祥符观东壁画山水。又为文彦博宅画:《出云山水》壁画。高丈余,有朝雨之意。另作有《秋山图》、《释迦牟尼像》等。
  
  18.赵令穰
  
  赵令穰,汴京人,字大年。宋皇宗室,神宗兄弟辈。官至崇信军节度使观察留后,追封荣国公。擅画平远小景。如陂湖、水村、烟林、凫雁,优雅清丽。因皇室不能无故出城,所画多为汴京、洛阳郊外景物。但平淡中有清秀之感,对画雪景很有特色,兼能墨竹、禽鸟。作有《湖庄清夏图》、《江村秋晓图》等。
  
  19.任谊
  
  任谊,洛阳人。善画山水,曾就画其舅宋迪。神宗熙宁时,为;协律郎,官至澧州通判,后遇钟相军起义,奔走逃难,所到江山佳处,则舐笔吮墨成图。作有《南北江山图》、《斗山烟市图》、《松溪深日图》、《四更吐月图》、《空谷幽兰图》、《兰石图》、《兰竹图》等。
  
  20.刘益之
  
  刘益之,汴京人。工花鸟画。宋徽宗宣和年间为供奉画院,多以内殿珍禽为写生对象,不师古本,故多酷似。作有《莲塘图》,背风荷叶丛中,一半开红莲,另有新意。后流落山村,多画山果野禽,人称《刘村》,尚有《百猿图》。
  
  宋代河南画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很多位,这里不一一介绍;而且作品大都失传,保存下来的,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及全国各地,或国外,河南所见甚少。
  
  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也需要在此略述一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起,是以民间绘画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毕昇对印刷术的改进,为民间绘画的普及创造了印刷条件,一至于行成一种行业,久盛不衰。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说明年画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民间画师也不鲜见。如画工毛文昌,善于年画题材,田家风俗,学童入学,村落祀神,移居丰社。所画的《闲忙图》、《五端图》、《仙岩表鹿》等等,广为流传。据说当时集市的许多酒楼、茶肆,都挂有字画;连药铺、饭馆也不例外。因此,民间绘画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但靖康之乱,繁华的东京,遭到毁灭性的扫荡,开封民间年画的印刷,才陆续迁到朱仙镇。
  
  当时朱仙镇地处京畿,交通方便,是黄河、贾鲁河南北漕运的重要码头,陆路大道直通汴京,水陆舟车往来频繁,慢慢形成木版画业、造纸商埠。镇内各种商号、作坊、鳞次栉比,一时成为我国四大名镇之一,与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并驾齐驱。镇内人口达20余万,有十二条街道、七十二路神仙,号称“聚仙镇”。各省商号、会馆云集,木版作坊达300余家。到了明代,社会比较稳定,商业更为繁荣,朱仙镇的民间年画的印刷,竞形成一支庞大的行业队伍。入清以后,逢乾隆、嘉庆盛世,民间年画又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专门印刷门神的《门神商会》、《门神匠会》、《红纸会》,等等。并将每年的十一月初一日,定为《抢门神》大吉日。届时各地的客商,都云集这里,抢购门神、花货。致使门神作坊的工人,有的竟达百人之多,才能应付自如。
  
  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朱仙镇木版年画,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东西。像粗犷而有力的线条,构图饱满、布局有致、造型敦实而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北方雄壮有力,威武浑厚的特征。门画上的人物,都是保家卫国,伸张正义,健康向上的形象,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使人深受鼓舞。20世纪30年代,鲁迅曾提倡木刻,他说:“河南朱仙镇年画,绍兴称为花纸,我看是好的,刻线粗健有力,不似有些地方印刷那样纤巧,这些木刻年画,不染脂粉,人物没媚态,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独有的特色。”
  
  四、元明清绘画
  
  1.元代绘画
  
  元代社会动乱,河南动乱有加,更没有平静的环境使画家作画,只有民间画工,参加各地寺庙壁画的制作。有名的有:
  
  ①马君祥,洛阳人。民间著名绘制释、道人物大师。大德三年(1299)曾应召在洛阳白马寺作壁画。元中统三年(1325),开始重建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其中有大量壁画,由马君祥和他的儿子马七,带领诸工王秀先、王二、马十一、马十二、马十三、赵、范、魏等画工师傅参加。三清殿中,《元始天尊像》高2米,人物上百。层次分明,线条勾勒有力,如一气呵成。画中人物性格鲜明,是元代最为成功的力作。
  
  ②其他有:
  
  王珪,开封人,工山水画。
  
  田衍,彰徒人,工墨竹。
  
  董斌,颍川人,工山水寒林。
  
  王芝,开封人,号井西。书画家,并喜收藏,周密《云烟过眼录》中的32件作品;李公麟的《五马图》等,都曾经其鉴定;同时精通装裱。
  
  因陀罗,开封人。为上方佑国大光教禅寺主持。一名王梵因,法号佛慧净辩圆通法宝大师。善画道、释人物画。画法简练,善用秃笔稚拙之法。所画人物有滑稽奇貌、闲逸自在之状。作品有《禅机断简》和五图:《布袋图》、《寒山拾得图》、《李渤参智常图》、《丹霞烧佛图》、《智常祥师图》。
  
  2.明代绘画
  
  明代绘画成就不高,代表人物主要有:车明舆,长葛人。字野云。善画山水、人物和牛,作品有《百牛图》。他以真牛为本,不假师授,盖得之天性自然。李阳,长垣人,字海逸,明代嘉靖时画冢,精于画理,善画翎毛。商喜,濮阳人,字惟吉,又作恒吉。喜画虎,能画虎的勇猛之势;又画山水、人物、花卉,全摹宋人笔意。杨所修,商城人。字修白。万历年间画家,善画墨竹,劲节潇洒,如见其人。
  
  3.清代绘画
  
  有清一代,尽管出现了康熙乾隆盛世,但河南画家也不多见较有名气的有:
  
  王无添,孟津人,字夙夜,进士,善画山水。
  
  王土,拓城人,居商丘,字子毛。善画花、鸟、竹、石。所绘《牡丹桃花图》、《竹石睡稚图》不落俗套,大幅墨竹,竿劲叶俊,如出风尘。
  
  王仲,字仲愚,善画兰、菊。兰花叶茂,画菊不作寻常篱落间物。而是为抒写胸中臆气,纵横自在,是翰墨之精品。
  
  宋荦,商丘人,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博学嗜古,精鉴赏和收藏。善画水墨兰竹,脱尽描头画角之习,追求士大夫笔墨。
  
  莫瞻菉,卢氏人,字青友,号菊人。乾隆年间进士,善画兰花。其画有湘沅之幽致,流溢于指腕之间,清新可爱。
  
  周璕,商丘人,字昆来,号嵩山。嘉庆、道光年间画家。善画人物、龙马、花草。他画的龙,曾张贴在武昌的黄鹤楼上,标银100两出售。赞赏者多为达官贵人。作品有《铁骝图》、《云龙图》、《飞锡图》等。
  
  胡义赞,光山县人,字石查。清代同治癸酉举人。善长山水、金石老证之学,又工篆刻、行书楷书。
  
  席慧文,女,渑池县人,字怡珊,号印沧。善花卉、隶书及泳诗。
  
  杨铎,商城人,字石卿,自号石道人。善画花卉。下笔俊爽、迅扫疾驰。又好金石之学,曾遍寻碑碣,孜孜不倦。
  
  刘源,祥符县人,字伴阮。驻防汉军镶红旗人。工书,善画山水人物,并写意花鸟,龙水之画也佳。
 
清 刘源 墨竹图
 
 
  (摘自申畅、申少春主编《河南文化史》)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