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之窗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物地图 >

济源市

时间:2009-09-27 15:1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

济源市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

济源市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在区位上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枢纽。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

  济源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夏二世在此建都,史称“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境内文物保护单位达260余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4处,文物总数量列全省各直辖市第二。济源又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是济源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济渎庙坐落于济水发源地,隋朝为祭祀济渎神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我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现有宋、元、明、清历代建筑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余通,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庙内现有我省规模最大、价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楼建筑“清源洞府门”,有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宋代“济渎寝宫”,有我国惟一幸存的宋代“石勾栏”以及堪称国内孤例的隋“复道回廊”遗址,保留着具有隋唐遗风、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渊德大殿”遗址等。

  大明寺在济源市城南6公里的轵城镇。据明碑记载,该寺前身为汉代帜轵侯焚修香院,北宋时改建为寺院,历代多有修葺。现存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有山门、前佛殿、中佛殿、后佛殿、左右配殿,多为明代建筑。唯中佛殿建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单檐歇山式木构建筑。殿身呈方形,斗栱五铺作,草袱梁架减柱造,均具元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阳台宫在河南济源市城西南45公里天坛山南麓。唐代道人司马承祯修真于此。宫内现存三重檐的琉璃玉皇阁,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寺庙殿宇,还留有宋元建筑特点。此殿方形石柱上雕的云龙纹饰,刻工精细,形态生动。殿内用小斗栱层层相迭,制作成精巧玲珑的藻井。

  奉仙观又称荆梁观。在河南济源县城西北1公里。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建。现存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等建筑。三清大殿建于金代初期,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造。殿内采用减柱造,仅用内柱两根,手法豪放,运思奇特,为他处少见。当地人谓此殿用荆木梁、桑木柱,柿木梁、枣木柱筑成梁柱框架,故有荆梁观之称。观内有唐太上老君石像碑,系创建时刻立,为李审几撰,沮渠智烈书。近人叶昌炽所撰《语石》,誉此文章宏瞻,书笔遒美,为唐代道家碑碣之冠。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