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民间美术 > 民俗知识 >

唐河本土民俗

时间:2009-08-27 11:16来源:河南民间美术网 作者: 点击:

唐河本土民俗,是唐河民间历代相传、积淀而成的社会风尚和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一种沉淀。它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识,是我们传统文化特有的优势,千百年来它熏染陶冶了优越的民族

 

  唐河本土民俗,是唐河民间历代相传、积淀而成的社会风尚和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一种沉淀。它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识,是我们传统文化特有的优势,千百年来它熏染陶冶了优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铸造了唐河人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概,反映了唐河人淳朴、善良、艰苦奋斗的的优良品质。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底蕴和活力资源,构成了唐河各族民众历尽无数劫难而不衰败并能取得辉煌成绩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本土的经济生活、民风、婚葬、禁忌、民风、节日、饮食、庙会等习俗和少数民族习俗,可以清晰地窥见蕴藏在其中的朴厚的地域文化意蕴。
  
  唐河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表现了唐河民众日常生活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唐河风貌的标志。它的特点贯穿于唐河民众的全部生活之中,它的变迁意味着唐河旧的文化模式的改变和新的文化体系的重塑。虽然唐河文化的整合与分化势必影响到民俗文化的多元变化,然而唐河民俗文化的完整性则使民众生活的各部分密切相联并啮合运转,从而产生顽强的聚合力,牢固地维护着唐河民众生活的一体性。在这个意义上讲,当地民俗文化赋予了民众本质的特征,它渗透于我县人民的社会实践、思维、心理、行为等环节中,并世代相传,。
  
  我县的民俗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是一种川和海的关系。海纳百川,虽然小河没水大海干,但一个集团的民俗文化损益必须与该区域价值观保持一致,否则就要受到排斥。在其他地方、其他民族那里行得通的习俗,未必在我县就一定行得通。它的到来,必须首先接受当地文化的验收。我县的民俗文化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中间已经受到了历史无数次的淘洗与净化。由于它已经能确切地反映唐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观念的重视,为人们的各种行为提供合理的物质与精神内核,与守恒守矩、坚韧务实、重情义、守信用价值取向相一致,所以它受到我县本土文化的包容和认可。
  
  民俗文化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县域内不同风格的饮食和居住习俗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这使得那些住惯了高楼大厦的人对此感到有一种新鲜清爽的感觉。越具有地域性才越具有世界性。在我县民间某些地方现今仍然保留着旧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外人而言它具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民俗旅游方兴未艾的今天,民俗文化更是显现出诱人的魅力,并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趋势。庙会在丰富活跃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创造和提供了商品经济交流的场所和机会。散布于民间的集市,也在为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着机会。我县的集镇向有逢双日、逢单日起集之俗,人们于集市上不仅能购回生产生活所需,而且敏锐地发现:这种赶集习俗发展至今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集市在保留提供交易双方的场地和机会的同时,又增添了交流信息的功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容。如果在加强民俗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像独具慧眼的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的策划建设那样,系统科学地集一地民俗之大成,既发展旅游事业,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鱼与熊掌兼得,则幸莫大焉。
  
  民俗文化是培养全面发展跨世纪“四有”新人的绝好教材。民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里面凝聚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内容,其中的民族精神、民俗风尚、自然资源、能工巧匠、发明创造等都是陶冶现代人情操的绝好题材。通过了解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本土民俗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历史具有继承性,现实是历史的发展。毋庸置疑,民俗文化确实具有鉴往知来的独特功用。
  
  我县的本土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处在荆楚、中原、秦晋、齐鲁等文化氛围熏陶中的南阳民俗文化,呈现出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基调。通过对我县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很快融入历史,于不知不觉中汲取民族文化和地方风土的滋养。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恰如其分地领略和反映风土文化,才能弘扬民族文化中的珍贵成分,努力从风土文化中启迪人生之思,用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对社会生活做匠心独具的解读。因此可以说,它对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