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民间美术 > 民俗知识 >

正月不剃头

时间:2009-08-28 18:40来源:河南民间美术网 作者: 点击:

俗语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在我国民间,或许从这句谚语诞生那天起,剃头在正月便成了一项可能妨害自己舅舅性命的禁忌。但是,这句俗谚究竟由何而来? 关于这句话的由来

 

  俗语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在我国民间,或许从这句谚语诞生那天起,“剃头”在正月便成了一项可能妨害自己舅舅性命的禁忌。但是,这句俗谚究竟由何而来?
  
  关于这句话的由来,在我国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民间有一位剃头匠。剃头匠家境贫寒,但特别孝顺。这一年春节,剃头匠准备去舅舅家中拜年,但是,自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没有攒下几个钱,连给舅舅买份像样的礼品都办不到!剃头匠思前想后,目光突然落到自己的剃头挑子上,对呀,何不趁着新年,给舅舅剃头、修面,让他老人家清清爽爽过个节?于是,年年正月,剃头匠都挑着剃头挑子,前去为舅舅剃头、修面。日月如梭,转眼间十余年过去了。这年冬天,剃头匠的舅舅不幸溘然长逝……过完年,剃头匠不由自主又担起剃头挑子,照例准备去为舅舅剃头,可猛然间,他方才想起舅舅早已不在人世,不由得号啕大哭……邻里坊间便依据此事,说剃头匠是“正月不剃头——思舅舅”。久而久之,民间俗语中又变“思”为“死”,成了一项民俗禁忌。
  
  这一民俗禁忌的另一版本与秦朝始皇帝嬴政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一片烽火狼烟。因为自己的父亲——秦国王子子楚被赵国拘为人质,嬴政自小便在赵国长大。这年正月,嬴政的舅舅来姐姐赵姬家中拜年,正赶上小嬴政在屋内剃头。这嬴政的舅舅虽然辈分大,但年纪却与嬴政相仿,趁剃头匠为嬴政洗头的间隙,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便拿起桌上的剃头刀把玩,那剃头刀何等锋利,嬴政的舅舅一不小心,竟把手指割了一个长长的口子……谁也想不到,几天之后,嬴政的舅舅竟然不治而亡,一命呜呼了!
  
  后来,嬴政被接回秦国,继承大统。数年征战之后,秦王嬴政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更名秦始皇。转眼间,又是一年正月,宫中的太监准备给秦始皇的儿子理发,不知怎么的,秦始皇猛然想起自己离奇死亡的舅舅,连连摆手阻止道:“不能剃,不能剃,正月剃头死舅舅!”秦始皇贵为一国之君,金口玉言,这件事很快便在民间传开,从那之后,百姓过年的春节民俗中便又多了一项禁忌。
  
  除此之外,另一说法同样源于秦始皇,有人认为,秦始皇生于正月,故起名为政,古代“正”又通“政”,为避讳秦始皇,秦朝时人们便“正月不剃头”。又有人认为,在华夏民俗文化中,“头发”
  
  俗称为“发”,有“发财、发福、发家”之意,在祈福迎祥的新年中,如果把象征着“好彩头”的“发”剃掉,岂不是自讨晦气?
  
  以上种种传说、推论似乎都有根有据。但是,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推断,“正月不剃头”这一民俗准确的起源时间极有可能为清代。在笔者看来,在这句俗语的背后,还隐藏着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碰撞: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的执政者为了震慑天下百姓,维护其思想统治,悍然发布《剃发诏书》,严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发,全村斩”。当时,建州女真人久居关外,以狩猎、游牧为生,他们不仅喜欢紧身服饰,还把前额剃光,脑后留一发辫,以利狩猎、游牧生活所需。但是,在当时汉人以“峨冠博带,束发为髻”为美的“儒家文化”中,这种不伦不类的发型、服饰不仅有碍观瞻,更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儒家训导,使人们视剃发、易服为侮辱。清顺治二年六月,清军令江南人民十天之内一律“剃发易服”,剃发令下,嘉定城内起义顿时爆发,最后虽遭三次屠城,却无一人投降,史称“嘉定三屠”;同年,江阴已经归顺清朝的百姓接到“剃发易服令”后,在陈明遇、阎应元的率领下,揭竿而起,拼死反抗。
  
  在数百次的抗争失败之后,依然负有反抗之心的关内人民纷纷传言:正月不剃头,以思前明旧制,即“正月不剃头——思旧”。谁知,这一俗语几经流传后,竟以讹传讹,变为“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自此,民间遂有这一禁忌。关于此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版《掖县志》卷二《风俗》
  
  便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注:实为顺治二年六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如今,历经三百余年风雨,满、汉两族早已亲如一家,但唯有这以讹传讹的禁忌,在华夏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却一步一步地流传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