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在线讲座 >

博物馆现代化之路

时间:2009-08-24 12:02来源:河南省博物院 作者:田凯 点击:

作者系河南博物院研究员,现任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谈论了很久的话题,然而直至今天,现代化仍是博物馆面临的

 

          作者系河南博物院研究员,现任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谈论了很久的话题,然而直至今天,现代化仍是博物馆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始于1861年的洋务运动,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中国的博物馆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的。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被迫停滞不前,博物馆事业也随着社会的动荡而延缓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化的话题重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命题,毛泽东几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四个现代化”。然面由于当时所提的“四个现代化”限于工业、农业、科技、国防,作为文化事业的博物馆现代化问题没有被博物馆界所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博物馆人更关注的是博物馆如何配合现代化的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直到80年代博物馆自身现代化的问题才开始引起人们重视,建设现代化博物馆开始列入政府的发展目标。根据周恩来总理的遗愿,1983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始规划,1991年开放,这标志者我国博物馆事业开始进入建设现代化博物馆的历史时期。之后,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陆续建成现代化的博物馆。如今,新的具有现代设施的博物馆更是遍布全国,中国博物馆的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现代化博物馆的出现,博物馆现代化开始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命题。具有现代设施的博物馆并不等于现代化的博物馆,博物馆如何现代化现在仍处在艰难探索中,下面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探索博物馆现代化之路。
  
  一、早期现代化概念与发展初期的河南博物院
  
  “现代化”一词来源于古罗马,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最初意指针对中世纪的新的社会风尚。之后,“现代化”一词开始用于不同于旧时代的新特点、新变化。所以现代化具有多重含义,在内容方面现代工业化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时间上永远是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永无止境的过程。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开始以西方的价值观向其它地区传播,现代化被强加上西方化的概念,成为近代风潮。这一时期现代化的概念总体上是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达尔文进化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思潮。
  
  1933年7月,中国《申报月刊》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先后发表26篇文章,探讨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发展与现代化问题。成立于1927年的河南博物院是中国较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是在中国近代现代化风潮之下的产物。成立之初提出了“发扬固有文化;提倡学术研究;增长民众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办馆思路,并举办了《各民族模型展览》,进行动植物标本收集研究、展示,宣传以进化论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提倡民族精神。创立之初的河南博物院明显带有思想启蒙和知识普及特征,这与近代世界现代化思潮是相统一的,但是这时期已经开始强调民族性。
  
  二、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产生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河南博物院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上世纪中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的转变过程。20世纪50年代,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关于现代化的理论。使现代化这一概念开始从一般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论层面,并作为一个系统理论指导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虽然到目前为止现代化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为大家公认的解释,但是人们通过研究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差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人的个体与群体行为特征等,为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现代化理论成为研究世界发展的主导理论。
  
  而这一时期中国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道路无论从技术设备还是管理模式基本是从前苏联学习。但是工业化的基础刚刚打下,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完全阻断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河南博物院开始转型为地志性的博物馆,1954年首次举办了“河南历史文物陈列”和“河南革命文物陈列”,1976年推出了“河南历史陈列”,强调在中国历史背景下的地方历史。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举办了“农村合作化展览”、“河南工农业大跃进展览”、“长垣县阶级教育展览”等许多配合形势的展览,展览和研究、宣传等工作完全依附于政治需要,强调阶级斗争,文化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虽然这一时期博物馆由开封迁到郑州,展厅条件有所改善,管理机构得到完善,藏品数量迅速增加,博物馆的基础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下,造成了普遍的等、靠、要的思想,在管理等各方面还谈不到博物馆的现代化问题。
  
  三、河南博物院的新馆建设思路
  
  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博物院的新馆建设开始筹备,1994年新馆工程开工,1998年新的博物馆落成开放。这是中国第三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博物馆。在新馆建设初期博物馆建设者就提出了新建河南博物院的现代化的基本概念:一是建筑设施的现代化;二是业务活动领域的现代化。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五大体系:即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化教育系统、业务信息网络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科技研究系统。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博物馆,提出了八个一流的现代化概念,即为一流设施环境、一流收藏、一流效益、一流陈列、一流科研、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管理等。在这一系列的建设思路上,体现了当代博物馆现代化的若干基本要素,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文物保护的展示原则、面向世界的开放理念。河南博物院开放初期又提出了“科研兴院”的建院方针,并出台了《河南博物院关于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决定》,鼓励业务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将科研作为博物院发展的支撑。河南博物院建院初期的建设紧紧围绕这些理念,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建成初期的河南博物院各项工作很快走向正轨,为博物院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博物馆的社会化的观念的转变
  
  2000年朱镕基在“21世纪论坛”开幕式上概括21世纪的特征为:“世界正在发生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提到“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21世纪,现代化的语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知识经济、文化共享与多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明显特征。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腾飞,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各地现代化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随着更多的现代化博物馆的建立,博物馆人开始思考博物馆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探索现代化的真正含义。博物馆需要摆脱过去的关起门来办馆的传统做法,应当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博物馆的社会化这一新思路开始萌芽。早在河南博物院建设过程中,博物院人从社会专门行业在博物院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启发,提出了“博物馆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博物馆”的概念,认为“社会化的运作方式也许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方向”。2002年在鹤壁召开的馆长论坛上,张文军院长全面阐述了博物馆与社会化的问题,总结河南博物院社会化的做法与经验,提出博物馆社会化理论与原则,是河南博物院的发展思路开始朝社会化的方向迈进。
  
  首先是从实际出发,改革以往的管理体制,将博物馆管理的某些职能交由社会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而使我们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在人事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针对特殊岗位和人才奇缺的岗位,面向社会上公开招聘,吸纳社会人才。对讲解员、古乐演奏员等非在编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并且不拘一格选拔有较强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人员在重要的岗位任职。对于后勤服务和设备维护等工作,打破旧有的管理体制,逐步实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在与社会连接方面,通过建立教育基地、建立志愿者队伍逐步实现与社会的融合。
  
  五、“三贴近”的实践
  
  2003年10月,李长春同志到河南博物院考察,提出了“博物馆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指导原则。“三贴近”成为河南博物院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新的方向。“三贴近”是在21世纪新的现代化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贴近实际就是要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地域发展的现实情况,从而使博物馆的工作能够跟上时代,跟上现代化的发展要求;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化使人们能更便捷地沟通,足不出户便能获取大量信息,人们对文化有更高标准的需求。贴近生活就是要使博物馆的工作建立在新的人类生存环境下,使管理方式、陈展和宣传模式主动适应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贴近群众是博物馆“三贴近”的根本。贴近群众就是要服务群众,以广大观众对博物馆的满意度为最高标准,解决观众看不懂、不方便和展示与服务内容同观众的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几年来河南博物院以“三贴近”为指导,从社会调查入手,积极实践,大胆创新,使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使现代化发展有了新的面貌,实现了社会服务由宣传教育型向教育服务型、科研工作由科学研究型向科学普及型、陈展方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办展手段由政府单一投入向社会多元融资、博物院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等五个方面的转变。
  
  六、博物馆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博物馆是在近代中国接受西方工业化生产方式和文化之后开始出现的。从河南博物院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出,近百年来,博物馆的发展并不平坦,大约经历了以民智开发为任务的初创阶段、以政治挂帅的发展时期、以新馆建设为标志的现代化建设时期。从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规律、中国博物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和现代化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1、博物馆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博物馆的现代化是以社会的现代化为前提的。
  
  博物馆产生的社会原因,是文化的社会公共享有,在传统的或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文化被封建统治者垄断,公民没有平等享有文化的权利,所以也就没有博物馆的存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过渡,西方的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和思想形态开始进入中国,博物馆作为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开始出现。20世纪末期,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博物馆的现代化随即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现代技术为前提的博物馆的现代化成为现代化博物馆的重要标志。
  
  2.博物馆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博物馆的现代化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新思维、新风尚,当社会现代化的语境发生变化时,博物馆也应随之变化。20世纪初,西方科学思想和民主意识进入中国博物馆承担起了科学和民主的启蒙任务。这一时期博物馆成立有各方人士参加的理事会,体现了原始的民主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业化建设成为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博物馆的工作紧紧围绕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开。20世纪末,以技术进步为代表的现代化迅猛发展,博物馆将现代化水平体现在现代技术的运用和现代化设备的运用上。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要有互联网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要有温湿度控制系统和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这些基础是现代化博物馆所必需的,因为现代化要求博物馆具有更好地对文物的保护和对文化的传播能力。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博物馆建成以后,管理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用好这些设施,于是随之而来的是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博物馆中出现。进入21世纪,现代工业化带给博物馆人的不仅仅是现代工业的设施,博物馆如何与新的世界现代化形态接轨,如何发挥博物馆更大的社会功能,成为博物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命题,于是博物馆在与社区连接、与社会连接方面开始出现新的思路,博物馆开始走出院墙,走向社会。所以我们不能将博物馆的现代化看成是一旦实现便永远不变的,博物馆现代化的问题实际上是博物馆的发展问题,是博物馆发展方向与参照的问题。
  
  3、博物馆现代化的标准
  
  博物馆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界定、很难评判的问题。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并不等于说已经现代化了。评判博物馆是否现代化,应当有参照的标准。根据中国博物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我们应当制定博物馆现代化发展的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来评定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引导博物馆的发展方向。这些标准应当是在充分分析当代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设备应当是在当代技术条件下能够满足文物保护、安全防范、信息发布、参观舒适便捷的要求。二是管理系统应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三是具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管理理念。四是有稳定的占社区人口一定比例的受众群体。五是陈列展览和文化推广能满足当代民众的文化需求。六是科研工作走在当代研究领域的前例。当然博物馆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现代工业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更新。河南博物院建馆初期制定的“八个一流”一定程度上为博物院的现代化确立了目标。根据这些目标,从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衡量,我们还不能说河南博物院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4、为什么博物馆要现代化
  
  既然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无法完全实现的目标,只能是一个过程,为什么我们还要为它制定标准?博物馆人为什么还要不停地追逐它?博物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化以后的产物,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角色。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会章》第三条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荷兰社会学家努言(Nuyens)则从观众的角度来定义博物馆认为博物馆是:以特别的方式,邀请观众思索反省人类为真善美所付出的努力。当然有关博物馆的定义还有很多,但是我们注意,无论如何定义博物馆,最基本的原则应当是非营利性、为社会发展服务。由于博物馆是以历史实物为依托,为社会提供真实的见证,从而使博物馆具有了其它任何门类与机构都无法替代的社会公信力。博物馆不仅要求代表已经消失的历史的真实,而且作为历史的延续也要能够为人们提示或启发人们思考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方向。所以,博物馆不能仅是过去的代言者,更重要的是它还是“邀请观众思索反省”的场所,在揭示过去的同时追逐现代化的发展,也应成为博物馆所应具备的重要内涵。
  
  通过对河南博物院现代化过程和现代化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博物馆现代化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博物馆的现代化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求,当我们始终处在这一过程当中时博物馆才真正地现代化了。
  
  文件来源:河南省博物院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