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在线讲座 >

河南博物院藏品概述

时间:2009-08-24 17:53来源:河南省博物院 作者:张得水 点击:

上古时期的中国,指的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河南正处在这一区域。中原温和有利的气候环境、广袤肥沃的膏腴之地、便利通达的交通条件、加之黄河一往情深的无私哺育,使中原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为1927年在古都开封创办的“河南博物馆”。七十多年来,虽然说几易其名,屡遭挫折,但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苦心经营,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如今也发展成为集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宣传、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文化教育中心。尤其是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新馆舍的落成,是是矗立在中原大地的一座丰碑,更是河南博物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建成的河南博物院,主体建筑气势恢宏,造型独特。院内环境优美,现代化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以20年发展远景计算,文物收藏量将达30万件,这就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仅就现有藏品而言,馆藏文物量已达12万余件之多,是全国馆藏文物数量较多的博物馆之一。这里收藏的文物,上至白垩纪的恐龙蛋化石,下迄近现代文物,琳琳琅琅,目不暇接。尤其是在陶瓷器、青铜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成为馆藏文物中的一大特色。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陶器,从七八千年的朴拙器皿,到唐宋时期色彩艳丽、巧夺天工的三彩器等,应有尽有。其中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细泥红陶,虽然说质地松软,器形简单,火候较低,但却弥足珍贵,是中国早期陶器的原始形态;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个个造型别致新颖,彩绘线条古朴流畅,风格独特,是史前居民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真实表露,也是原始思维的艺术表现;馆藏的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连壶、淅川下集遗址出土的彩陶钵、汝州洪山庙遗址出土的彩陶缸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龙山文化晚期的白陶鬶、白陶角等,系用高岭土烧制而成,为后来原始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制陶业不断向前发展,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并从普通器皿发展到建筑、雕塑等方面。釉陶的烧制成功,是汉代制陶艺术的杰出成就。河南博物院馆藏的绿釉陶器,绿如翡翠,釉面光亮,光彩照人。唐宋时期的三彩器,更是河南博物院引以自豪的藏品。河南巩义市的黄冶窑是目前发现唯一的专业性的唐宋三彩制品的生产基地。这种独特的地缘因素和人文因素,致使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唐宋三彩不仅数量多、品类齐全,而且多为精品之作。如1966的河南密县北宋法海寺塔基地宫中出土的宋三彩舍利塔,造型与釉色艳为一体,鲜艳夺目,反映了宋三彩高超的工艺成就。另外,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历代陶建筑明器,堪称一绝。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逼真的造型而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从汉代的陶仓楼、陶望楼、陶水榭、陶井、陶圈、陶庄园到期隋代的殿宇、直至明代的三进院落等,极富生活气息。这些陶建筑明器较为完整的记录了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发展轨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河南则是中国最早烧制瓷器的地区。早在三千多年前,河南就已经烧制瓷器。河南博物院所藏郑州商城出土的原始青瓷,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瓷器,被誉为瓷器的鼻祖;这种原始青瓷经过西周和东周时期的不断发展,到汉代时已完全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迅速得到发展,其重要的历史过程都能在河南博物院的藏品中得到反映。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河南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瓷扁壶,以别致的造型和罕见的胡腾舞图案而引人入胜。该墓出土的白釉绿彩长颈瓶,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早的白瓷和加彩瓷。白瓷的产生,掀开了制瓷史上崭新的一页,为日后中国瓷器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至隋代,白瓷的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河南博物院收藏隋代张盛墓出土的白瓷器,其种类、造型与工艺水平都达到了制瓷业的新境界。其中的白瓷围棋盘,还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十九道围棋盘,在我国体育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唐代时,河南白瓷颇负盛名,烧制白瓷的窑口很多,其中以巩县窑的产品最为出色,许多产品成为皇室的贡品。从河南博物院的藏品中,可看出巩县窑高超的制瓷成就。降至宋金元时期,河南的制瓷业达到了辉煌鼎盛阶段。北宋的五大名窑,河南占其三,即汝窑、钧窑和官窑。除官窑外,汝窑、钧窑的产品,河南博物院都有收藏。从方城县出土的钧窑彩斑花口盘、宝丰出土的汝瓷刻花鹅颈瓶,我们不难看出昔日河南瓷业发展的辉煌。其时,影响较大的北方地区的磁州窑系窑址在河南分布极广,河南博物院所藏禹县扒村窑、登封窑、鹤壁窑、修武当阳峪窑等窑址生产的瓷器,异彩纷呈,都是瓷器大家族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河南向来被视为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地区,早在两千年以前,这里便出现了青铜冶铸业,历经商、周、春秋战国各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各类精美的青铜艺术品不断涌现,谱写了一幅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历史篇章。河南博物院的青铜器藏品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所藏青铜器的种类十分丰富,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雕塑艺术品等,数量达数千件之多。其中有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铜铃,虽然形制朴拙,但在青铜文明史上的意义却十分重大。进入商代中期以后,青铜器日渐发达。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艺术品是河南博物院藏品中最值得骄傲的部分之一。这些青铜器以面目狰狞的兽面纹为典型特征,器物造型凝重坚实,庄重典雅,花纹富丽繁缛,分别代表了商代中期和商代晚期青铜文化发展水平。尤其是安阳殷墟了出土的以动物为造型特征的器物,如鴞形尊、鴞形卣、兽形觥等,构思奇特,是商代青铜中一支鲜艳的奇葩。至西周时期,以礼制为特征的青铜礼器,在继承商代铸造工艺的基础上,将青铜文明又一次推向繁荣的境界,青铜器铭文日渐发达,并成为青铜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如河南博物院所藏和“保”尊,铭文记载了周伐东方五国叛乱的史实,史料价值极高。逮至东周,青铜文明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河南博物院所藏东周列国的青铜器正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其中比较典型当数淅川下寺楚国贵族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新郑郑韩故城窖藏坑、信阳长台关楚墓、固始侯古堆大墓等出土的各类青铜器,其气势宏大,精美绝伦,再现了钟鸣鼎食王侯气度。从馆藏青铜中可以看出,东周青铜器有两个重要特色,一是新颖、奇丽的造型大量涌现,如著名的莲鹤方壶、“王子午”鼎等,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错金银、镶嵌、髹漆、失腊法等到工艺均被广泛的应用于青铜铸造之中。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蟠螭纹铜禁,重达90多公斤,整体皆以失腊法铸就,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最大的失腊铸件。象这样大型失腊铸件的制作成功,表明我国早在2500年前已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复杂的铸造成技术,比欧州要早一千多年。汉代以后,青铜器的重心发生了转移,逐步向世俗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日用品渐渐成为青铜器的主流。尽管如此,河南博物院所藏汉以后的铜镜、印玺、铜灯、铜薰炉等,仍不泛精品之作。如焦作出土的五凤镂空薰炉,立于盘中的凤鸟抬首挺胸,口中含珠,双翅舒展,前胸、两翼与尾部各铸一雏凤,凤尾、双翅与背部镂空,造型别致,栩栩如生。汉代的鎏金工艺、唐代的螺钿和金银平脱工艺,使走向尾声的青铜文化,如同回光返照,放射出亮丽的光彩。河南博物院所藏的偃师寇店出土的一组东汉时期的鎏金铜器,金光闪烁,足以使人想象到期汉代贵族的雍容与华贵。
  
  除陶瓷器和青铜器以外,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诸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河南博物院还收藏有二千多枚恐龙蛋化石,在世界各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另有部分珍贵的近现代文献、文物,其中如太平天国的布告、义和团的旗帜、吉鸿昌烈士就义时的血衣、彭雪枫烈士的遗物、《响导》周报、《红旗报》、《中州评论》《拂晓报》等,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物一样,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件来源:河南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