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之窗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文博之窗 > 博物院馆 > 旧址类 >

博物馆介绍

名称
张仲景博物馆
成立
1984年12月
简介

       医圣祠,为东汉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所在地。创建于何时无确考。明清时复建并多次修茸,至清末发展盛极一时,计有殿宇、亭台、楼阁十多处,面貌焕燃。民国初年为驻军拆毁,仅存大殿、东西偏殿、过殿四合院式建筑及仲景墓亭,其间虽有修葺协议,终因荒年战事而搁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阳市人民政府50年代曾两度修葺,成立张仲景纪念馆。1981年卫生部提议并拨付专款近百万元修复医圣祠,同时成立张仲景医史文献馆。1984年12月成立张仲景博物馆,与张仲景医史文献馆合署办公。
  
  医圣祠建筑风格为仿汉建筑群,大殿则为清代四合院式砖木建筑。现总占地面积11429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物面积6669平方米,含各式房屋136间。
  
  基本陈列为中国医史、仲景文化。中国医药学,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邃而著称。医圣祠基本陈列自东偏殿起始,以殷商甲骨文医药文字为底衬背景,以展台民俗生活用具、医用骨针等展示,揭开远古至秦汉社会医药卫生发展之序幕。
  
  大殿以张仲景生平组画、《伤寒杂病论》版本及后世医家注释著作陈列为主,凸显仲景学说的巨大影响力。西偏殿展示宋以后医药器械药具的日臻完善与发展。历代医药器具图片贯穿陈列始终。
  
  馆藏文物125件〈套〉,名家书画题词275幅,碑拓40幅。另有书刊、文献10000余册,其中明清民国时期的线装古医籍及名家捐赠医籍2984册。主要藏品有:
  
  1、针灸穴位女灰陶人。陶人为女性,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穴位,四肢己残缺,是东汉晚期制作的医用人体模型。
  
  2、咸和五年(330年)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该碑圆额长方,长方座。碑文楷书阴刻上下读一行十一字“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边刻双线勾勒卷草纹,碑额刻有莲花盖、莲花托,碑的下部有莲花座。碑阴无字。碑座后有一从右至左读隶书四字“咸和五年”,明证张仲景墓址所在地。
  
  《伤害杂病论》第十二稿(白云阁藏)木刻版。为陕西中医研究院米伯让先生遵从其师黄竹斋先生遗愿,于1981年捐献医圣祠,该木刻版呈长方形,共151块,分别放于三个栗色木箱内,每块阳文反刻,从左至右共21行,上下读,满行19字,是《伤寒杂病论》完整的木刻版,文物价值、学术价值甚高。
  
  (来自河南文物网)

联络资讯

地址
南阳市医圣祠街7号
电话
0377—63222149
网址

种类性质

种类
旧址类博物馆
性质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