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走遍中原 >

汝瓷珍赏

时间:2009-09-16 18:57来源:河南考古 作者:孙利亚 点击:

粉青纸槌瓶 宋汝窑粉青纸槌瓶 纸锤瓶形制如造纸打浆时所用槌具,故名。此瓶原为盘口,或因口沿损伤,刻意磨平,故成直口露胎。底微敛,平底支烧,器底留有五支钉痕迹。通体均

 

 粉青纸槌瓶


 

 


  
  宋汝窑粉青纸槌瓶
  
  纸锤瓶形制如造纸打浆时所用槌具,故名。此瓶原为盘口,或因口沿损伤,刻意磨平,故成直口露胎。底微敛,平底支烧,器底留有五支钉痕迹。通体均施粉青釉,釉色莹润朴雅,釉面满布细碎透明及浅色开片纹,颈肩聚釉处,呈色青绿。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南宋叶寊《坦斋笔衡》、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皆称赞其为宋瓷之冠,可见汝窑盛名是其来有自。汝窑窑址1986年于河南省汝州市附近的宝丰县清凉寺村被发掘后,发现其烧造专供宫廷使用的青瓷种类颇多,纸槌瓶亦有几种尺寸。此器成为清宫收藏后,甚得乾隆皇帝喜爱,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人于器底中心挖釉一方,在长方形的浅黄胎地上刻诗一首:「陶得纯青生二成,果然色质胜难兄。缘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城。簪朵雅宜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足钉薜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弃美琼。」由诗文得知,露胎的口缘原本是加钤铜圈的。
  
  高20.4公分口径4.0公分底径8.7公分宽13.0公分
  
    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高3.3cm,口径13cm,足径8.9cm。
  
  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体施淡天青色釉,釉色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烧钉痕,并有镌刻的“乙”字。
  
  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认为是此洗入藏清代宫廷后所刻。精于鉴古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一些器物上留下了当时镌刻的“甲”、“乙”、“丙”、“丁”等标志。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蔡”、“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一般认为是宋代所刻。“蔡”字当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
  
  文献记载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是鉴别真假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汝窑碗(宋)


 


  
  汝窑碗,宋,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
  
  碗撇口,丰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开细小纹片。制作规整,足内有五个支钉烧痕及乾隆御题诗一首:
  
  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
  
  汝窑青瓷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釉色如湖水映出的蓝天。这件汝窑碗胎质细腻,釉汁匀润,是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
   
  汝窑三足樽


 


  
  汝窑三足樽宋
  
  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清宫旧藏
  
  樽仿汉铜樽形式烧制。直口平底,口、底尺寸相若。樽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底部有五个小支钉痕,里外皆施釉。器型规整,仿古逼真,釉面穿插错落有致的开片,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富于变化。在传世的汝窑器中是一件较为稀少的珍品。
  
    
  汝窑三足盘


 

 


  
  汝窑三足盘宋
  
  高3.6厘米口径18.3厘米足距16.7厘米
  
  清宫旧藏
  
  盘直口,平底,盘里心坦平,下承以三足。器里外满釉,釉面穿插开片纹,韵味无穷。底部有五支钉痕,并有乾隆皇帝御题诗:“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乾隆戊戌夏御题。”汝窑瓷器造型中三足盘较为少见,此器极为难得。
  
    
  汝窑天青乳丁三足炉


 

 


  
  宋代汝窑天青乳丁三足炉径13公分
  
  来源:中统古董文物馆
  
    
  汝窑盘(北宋)


 

 


  
  北宋汝窑盘
  
  北宋(公元960-1127年)汝窑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存世最稀少的名品,也是古代最名贵的瓷器品种之一。这件作品采用芝麻状细钉支烧,通体满施天青釉,釉色莹厚青绿,釉面布满细小不规则的开片,看上去有一种素雅清逸的美感。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
  
  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天青釉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我国古代陶书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这种釉色特点的形容。宋汝窑天青,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色调较稳定,多数釉面无光泽。此盆高6.7厘米,深3.5厘米,长23厘米,宽16.4厘米,是精品中的精品。汝窑传世作品不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约20件。
  
   
  官窑青釉盏托(宋)


 


  
  宋官窑青釉盏托
  
  高5.7cm,口径8.1cm,足径6.7cm。
  
  盏托敛口,弧形腹,托盘边沿宽大,圈足外撇。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
  
  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为清宫旧藏宋代官窑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盏托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始制于东晋,南北朝时已较流行,唐代随着江南地区饮茶风俗的盛行,产量有所增加。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宋代盏托式样繁多,南北瓷窑无不烧制,托口较前显著增高,颇具特色。
  
   清雍正仿汝花瓢


 


  
   
  汝瓷葵口高足碗


 


  
  此碗为北宋汝窑出品,高1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4.5厘米,足高2厘米。造型美观大方,比例匀称。釉色浅绿莹润,质地古朴厚重。实为不可多见之北宋汝窑珍品。
  
   
  汝窑洗


 


  
  汝窑洗宋
  
  高4.1厘米、口径18.4厘米、足径12.6厘米
  
  清宫旧藏
  
  洗敞口,洗心微鼓,圈足外卷,足较高,底足有五个支钉痕。通体施青蓝釉。汝窑青瓷主要以釉色作为美化瓷器的手段,青瓷的生产发展到宋,由于含铁量适当,还原焰控制适度,使青瓷釉色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汝窑青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些,有的稍淡些。这种青色调比较稳定,变化较少,釉面无光泽的为多,有光泽的仅占少数。此洗具汝窑釉色的典型特征。
  
    
  汝窑碗宋


 

 


  
  碗宋
  
  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
  
  清宫旧藏
  
  碗撇口,圈足微外卷。胎体轻薄,通体素面无饰,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透亮,开细线纹片,忽隐忽现,走向极不规则。底部留有支烧的五个细小的钉痕及乾隆御题诗:“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器型较大而别致,青蓝釉色莹润纯净。汝窑传世品稀少,这种碗形更为罕有。
  
   
  莲花式温碗


 


  
  宋汝窑(A.D.960~1279)台北故宫博物院
  
  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汝窑水仙盆


 


  
  名称:汝窑水仙盆
  
  规格:高6.3cm,口径18.5X26.4cm,底径15X22。6cm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足磨,底刻乾隆豫题诗
  
    
  汝窑盘宋


 


  
  汝窑盘宋
  
  高3.4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
  
  清宫旧藏
  
  盘撇口,丰底,里心坦平,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传世汝窑盘,碗、碟、洗的器底都留有支钉痕,而且支钉又都状如芝麻大小。汝窑支钉以单数居多,小件器物用三钉支烧,稍大的用五个。汝窑支钉虽细小,但烧出的器物仍达到完整不变形,体现了汝窑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此器底刻一个楷书“蔡”字,这是物主的姓氏。据推测,宋代蔡姓能收藏汝窑器的仅有两家,一为当时的权臣蔡京,一为蔡京之子,驸马蔡绦。
  
   宋汝窑三足樽


 


  
  宋汝窑三足樽
  
  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足距15厘米
  
    妆窑盘宋


 


  
  妆窑盘宋
  
  高3.1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
  
  清宫旧藏
  
  盘撇口,图足,盘式浅坦,通体满釉。汝窑器物数量稀少,流传至今者不足百件,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种。传世品造型也不如其他窑丰富,所见到的多为盘、碟一类器皿,有大、小深、浅等几种形式。汝窑无大件器皿,器皿的高度没有超过30厘米的,一般在20厘米左右,盘、碗、洗、碟等圆器的口径一般在10至16厘米之间,个别器物超过20百米以上。这可以说是汝窑器物的特点之一。
  
   
  北宋汝窑盘


 


  
  北宋汝窑盘北宋
  
  口径:13厘米足径:9厘米高:3.5厘米
  
  如斯博物馆藏
  
  盘撇口,香灰色瓷胎,釉呈粉青,釉面有开片,底足有三个细小支钉,周身施釉。此盘为哥德堡如斯博物馆所藏汝窑盘中的其中一件。
  
   
  宋汝窑洗


 


  
  宋汝窑洗
  
  高3.4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9.2厘米
  
    天青釉弦纹三足炉


 


  
  高7.3厘米,口径9.6厘米
  
  此器造型端庄古朴,清新雅致,釉色如湖水映出蓝天,纯净清澈、色泽素雅,釉面莹润光洁,开细小纹片凸弦纹装饰,外型优雅洗练,气质深沉幽静,可谓宋人韵致的具体表现。全器满釉,只有器底有五个支钉痕迹。实乃宋汝窑之精品,专家称,不可多得。
  
  汝窑因产自宋代汝州而得名,被列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有史为证:北宋官方曾“命汝州(今河南宝丰县)烧造青瓷“,“供御拣退方得民间用”,所以汝窑是具有官窑性质的窑场。由于釉质内掺有玛瑙,而且在历史上只烧制了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传世作品稀少,因此十分珍贵,价格多以人民币百万至千万计。
  
   汝窑莲花熏炉外模


 


  
  汝窑莲花熏炉外模
  
   
  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


 


  
  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宋
  
  高23.8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8.8厘米
  
  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此瓶作盘口、长颈、折肩、筒腹、平底。器表施以天青釉,釉面滋润,有稀疏的开片。瓶底满釉,留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烧痕,钉尖处露出香灰胎质。汝窑烧造宫廷用瓷的时间不长,據陈万里先生推断大约从宋哲宗元祐元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一〇八六年至一一〇六年)其间。因此产品稀少而珍贵,收藏在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里的仅七十馀件。这件瓶釉色纯正,造型端庄,与传世的所谓[纸槌瓶]相仿。
  
   
  汝窑盘
 


 


  汝窑盘宋
  
  高3.5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
  
  清宫旧藏
  
  盘口微撇,通体满釉,裹足支烧,底部有五个细小支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可见是当时宫廷陈设用瓷。此器釉色为莹润的天青色,素雅清逸,正适合当时上流社会的时尚和统治阶层的审美情趣。
  
   北宋无纹汝瓷葱绿釉酒壶


 


  
  壶高7.5公分,底径10公分,上下花瓣状,壶盖小而精巧,通体施葱绿釉,没有丝毫开片痕迹,其釉色莹润,在汝瓷中独树一帜,乃稀世之珍品也!
  
    
  汝窑天青嵌金三层瓶(宋)


 

 


  
  宋代汝窑天青嵌金三层瓶高11公分
  
    
  马未都谈汝窑:上供御器釉里加玛瑙


 


  [1]五大名窑我们都清楚,是汝、官、哥、钧、定。而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自古以来流传甚广。
  
  历史上关于汝窑的记载很多,然而以讹传讹的民间说法也很多。电视剧中偶尔也做一些表现,比如我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有个演员抱着个青花大瓶子说这是汝窑,就觉得这简直是个笑话。
  
  烧造时间短,数量也有限
  
  汝窑非常稀少,很不容易碰到。因为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20来年。
  
  南宋有一个人叫周辉,他在《清波杂志》中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他在南宋的时候都发出这样的感叹近尤难得,那我们到今天就更为难得了。
  
  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在雍正七年(1729年)有过一次统计,让太监刘希文、王太平整理了汝窑,就是看看雍正时期宫里到底有多少汝窑。他统计了一次,这个档案现在有,可以查到,有31件。那时候统计的汝窑我们要注意一点,有的东西是官汝不分的,或者钧汝不分,因为它们有的颜色很接近。当时对这些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判断,而是凭人去判断,所以会有一点误差,但大致不会差很多。那时候,皇宫里才有31件,很少。
  
  那么今天,我们有多少汝窑呢?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当然,汝窑现在统计不是非常精确,因为有个别的汝窑在个人手里。但是有一个统计比较精确,就是说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是67件,其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说起来这都是稀世之珍。
  
  [2]上供的御器,釉里加玛瑙
  
  汝窑非常珍贵,历史上各类文献记载推崇备至,都认为它是上供的一个御器,给皇上用的。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一段记载,他说“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盏四只、盂子一、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一共多少件呢,16件。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汝窑最多的一次。
  
  他说的是什么事呢?说的是宋高宗,就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赵构。他在1151年的时候到清河郡王张俊家巡幸,可能出门走到他这儿就进了他们家,那他当然受宠若惊了,皇上都直接上我们家了,他就拿了一批汝窑进奉给皇帝。这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礼品,所以记在周密的《武林旧事》中了。
  
  那么大奁一、小奁一是什么呢?在有的专业书上称之为奁。这个很巧,奁在全世界现在就有两个,一大一小,一个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它那件是大的,直径有23.8厘米。另外一件是小的,直径18厘米,小5.8厘米,在北京故宫里。所以有人认为这两件就是大奁一、小奁一。直径小5.8厘米,它的周长看着就小很多,那个奁我亲手拿过,很轻。
  
  史书上也有记载,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中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就是它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中国古代对玉和玛瑙都充满了敬畏之情,一听说玛瑙、珍珠,这都是很贵重的东西,那么据说它在烧造汝窑的时候加了玛瑙末,把玛瑙粉碎以后加到釉里,然后烧制,所以它的釉色的光泽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这里有一个巧合,就是汝州这个地方本身就产玛瑙,所以这不是空穴来风。从来没有记载过任何其他瓷器在釉中使用过玛瑙,但从科学的角度上讲,玛瑙究竟能不能对釉产生好处,至今没有一个结论。
  
  [3]公开卖高价,实为夹生胎
  
  那么汝窑有没有公开卖过呢?历史上卖过。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卖过一只,这个汝窑是一个很小的盘子,直径8厘米。当时烧完了之后才发现这个盘子变形了,有点拧着,北京话叫翘棱,所以这个盘子没有通过,顺手给扔在废料堆里,就掩埋了。结果由于它小,一个巧劲儿没有碎,后来出土以后,就被人认出来。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歪歪扭扭的小盘子当时卖了154万美金。当时像我们现在特别值钱的元
  
  今年最火的歌莫过于周杰伦的《青花瓷》,称其火不仅是因为这首歌上了春晚,更因歌中之词被《百家讲坛》主讲人马未都指出的露怯之处。
  
  歌词中唱到的“天青色等烟雨”,据说只有汝窑才是天青色。
  
  于是有关“青花瓷”究竟写的是汝窑还是青花的争论也逐渐蔓延开来。
  
  据传,词作者方文山作词时本想选定宋朝时的“汝窑”为歌名。可由于汝窑造型简单素雅,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却总觉得不足以形容多变的爱情。此外,除了特性,汝窑的名字也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青花瓷》。
  
  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属实,其实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什么是青花,什么是汝窑还是很难分清的。本期《晨报讲堂》为读者请来马未都老师做我们的特邀堂主,为您讲述神秘的汝窑。
  
  青花、清代的粉彩、永宣青花等这些非常名贵的瓷器,现在甚至卖到了上亿的珐琅彩,当时也就卖个二三十万美金。
  
  [4]关于汝窑的特征古书上记载比较含糊,说有蟹爪纹,蟹就是咱们吃的大闸蟹。这个蟹爪纹说得非常抽象,各种书上记载说得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说大闸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再有就是鱼鳞状的开片,汝窑的开片跟所有的开片都不一样,是斜着的,正因为裂纹不是直着的,所以有折光率,看着很漂亮。
  
  汝窑胎是灰色的,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落下来的香灰,它的胎呢,很薄,一般情况下胎和壁都是一边厚。一般瓷器都是壁厚,边上薄,它呢,一般情况下是裹足烧,所谓裹足烧是非常专业的,就是足部一般都没有釉,它是足部有釉,裹过来,然后支很小的钉,芝麻钉,把这个东西支在空中烧,工艺非常讲究。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讲汝窑是个夹生胎,没烧熟,夹生馒头。为什么夹生呢?就是不能把它烧熟了,如果烧熟了,那个釉色就达不到那么漂亮了。为了釉色的漂亮就不能使胎烧熟,温度不能达到1300度,1200多度就行了。所以,在艺术追求上,有时候并不按照科学规律创作。
  
  无纹更珍贵,款识有学问
  
  汝窑的釉色是天青色,跟当时的其他窑口比起来它的颜色是天青色。
  
  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是他对汝窑一个精确的描写,说它的颜色是淡青色,有蟹爪纹的真,没有的就更好了。我们现存的汝窑器大部分都有蟹爪纹,但是有少部分的不开片,就是所谓的无纹者。
  
  汝窑在一般的情况下是素器,不带纹饰,釉厚,不能刻画。那么历史上是否有“无纹”的汝窑呢?英国的大维德基金会里有一个汝窑洗,椭圆的,中间刻着两个对头的鱼。
  
  过去的书上记载,说这个东西都是花,看不清楚,釉厚,刻的鱼模模糊糊,非常不容易看清楚。以至乾隆时期的那些太监们看了半天,说这个汝窑上有如意暗花。他为什么说有如意暗花?那两个头啊,被太监们看成两个如意头了。其实这个东西,不要说看照片,就是看实物都看不清楚。就说当年乾隆时期宫廷的画谱,他画下来这件东西的时候就叫如意暗花。这件东西全世界现在也是两件,一件在英国,一件在台北故宫。
  
  现在一般喜欢瓷器的人首先都要看款识,就连电视剧里演的都是很习惯地翻看后面。宋代的时候并没有这个制度,但是它后面有没有这些东西呢?有。
  
  [5]汝窑的款识是这样的,第一种是甲乙丙,我们一听很简单,这是编号、序号,但这种编号都不是烧制的时候写上去的,都是后来刻上去的。
  
  第二种就是底下写了很明确的内容,比如写奉化。奉化是指南宋时候的奉化堂,南宋德寿宫的配殿,是宋高宗赵构时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所以今天有好多汝窑写“奉化”的都是她的。刘贵妃这个人还有点才华,会画画。她自己就有两个方章,画完画以后都盖在上面。所以说,奉化款的汝窑瓷都应该是刘贵妃的私人之物。
  
  台北故宫里有个纸槌瓶,这个纸槌瓶也刻着奉化两个字。中间留有一块空地,乾隆皇上看见了以后觉得自个儿也得刻上点什么,就写了一首诗刻在上面。乾隆是这样说的:“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这个瓶子到了乾隆的时候,口都碎了,就镶上了一个铜圈,至今这个瓶子还在台北故宫,镶着当年的铜圈。他说“口欲其坚铜以锁”,意思是说我要让这个口变得坚硬一点,只好用铜给它包上。乾隆对一个破瓶子这样珍惜,想想后来的人,当然就更希望得到这样的东西了。
  
  还有一种款识写的是一个字蔡。当时姓蔡的官大的都有谁呢?不用猜,蔡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过去的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蔡应该指的就是蔡京。后来因为他是奸臣,就把他换成蔡襄了。中国人还是有很强的好恶,你是一个坏人,我就把你换下去。但是,蔡京当时的地位也是可以使用汝窑的。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宋
  
  高19.5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8.2厘米
  
  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此瓶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莲花纹。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瓶的圈足底部露胎,并沾有细小砂粒,显系垫烧而成。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不重装饰,向以釉色取勝。该瓶造型秀丽,釉面光亮,器表配以若隐若现的刻花装饰,为汝窑传世品中所未见,从而丰富了人们对妆窑的认识。
  
    
  宋汝窑洗


 


  
  宋汝窑洗
  
  高3.4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9.2厘米
  
    汝窑瓷何以成为名窑之首?
  
  汝瓷《莲花温碗》


 


  
  被誉为中国最完美的青瓷——宋代汝窑瓷,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汝窑瓷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少,被历代视为稀世珍宝。早在历史上就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时至今日,汝窑瓷(以下简称“汝瓷”)价格扶摇直上。2006年,在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宋代汝窑瓷瓶,拍出1.6亿元的价格,创下国内文物拍卖的天价。1992年在美国纽约,一只汝窑小碟以1.4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世界陶瓷拍卖史上奇迹。
  
  汝瓷的烧造,有着各种传奇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玛瑙入釉”的传说。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瓷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据史料记载,北宋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当时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其烧造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达到了巅峰。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的汝窑,又被后人誉为五大名窑之魁。
  
  汝瓷能成为五窑魁首,这得益于宋徽宗。宋徽宗不仅擅长笔墨书画,而且还是一位好古成癖、崇尚自然清淡和含蓄质朴的道学家。为了追求梦想中的颜色,他在汝州建造了汝官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专门烧造皇室御用青瓷,也就是汝瓷。
  
  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讲究,并以名贵的玛瑙入釉,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据了解,汝瓷的烧造从宋哲宗到宋徽宗时期,只有20余年。汝窑瓷器传世极少,全世界仅存70余件,因此如今每一件汝瓷都堪称稀世珍宝。
  
  汝瓷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是釉色极佳,釉质蕴蓄,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美誉;其二是其烧制工艺极为讲究,器物通体施釉,包括圈足底部,俗称“裹足”;其三汝瓷均小巧,器物一般不超过30厘米。
  
  汝瓷之所以被后人称做五窑之魁,关键在于它独特的颜色,这种光亮透影、如雨过天晴的天青釉色也被世人称为“秘色”,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星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然而,如今世人已很难见到汝瓷的“芳容”。因为,当年为宋皇室烧制瓷器的汝官窑,不但开窑时间短,且生产要求高,控制严,产量有限。经过动乱和战争,造成了汝瓷的绝灭,能够流传至今的汝瓷已经极少。因此,在民间收藏中有“收藏青瓷千片,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目前在全世界,保存完好的传世汝瓷不足70件,在北京故宫有20多件,在台北故宫有21件,其余散落世界各地。因此,除了拍卖会上偶然亮相,民间极少能看到。
  
   汝瓷精品天青釉纸槌瓶(图)


 


  
  清天青釉纸槌瓶,高22.6cm,口径4.5cm,足径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底刻乾隆御题诗及“奉华”二字
  
    
  汝窑天青釉多棱碗


 

 


  
  宋代汝窑天青釉多棱碗径15公分 
  
    
  汝窑天青釉荷叶式碗


 


  
  宋代汝窑天青釉荷叶式碗径12公分
  
    天青釉敞口盘


 


  
  天青釉敞口盘
  
  高3.7CM,口径15.7CM,足径10.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底中心篆刻一"申"字,外围刻乾隆御题诗
  
   
  汝窑墨绿釉花口碗


 


  
  宋代汝窑墨绿釉花口碗径16公分
  
 
  
  青绿釉鹿纹盘


 

 


  
  青绿釉鹿纹盘
  
    
  清雍正仿汝双耳扁瓶


 

 


  
  清雍正仿汝双耳扁瓶
  
   
  白釉剔花梅瓶


 


  
  北宋(公元961年——1134年)河南省汤阴县出土高34、口径6、腹围65厘米体略呈橄榄形,腹部饰剔花缠枝牡丹纹,肩部与腹下部刻菊瓣纹。花纹处施白釉,余皆露褐色胎质。所谓剔花,乃是将花纹以外的地子剔掉,使得花纹装饰更为醒目,常见有白釉剔花和酱釉剔花两种。在宋代磁州窑系中,以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的剔花工艺最为精湛。
  
   天青釉撇口盘


 

 

 


  
  天青釉撇口盘
  
  高3cm,口径17.2cm,足径9.2cm
  
  藏处不详
  
    
  汝瓷天青釉呈色机理


 


  
  汝瓷产品呈色的主要表现为黄色的釉料施在坯体上烧成后变成了各种青色:天青、粉青、卵青、豆青、灰青、虾青、月白等等。这种现象叫窑变,产生窑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主要取决于釉料配方、烧成温度、窑内气氛、冷却速度四个方面。
  
  汝瓷和所有青瓷一样呈色的主要原理是三价铁在还原过程中变成二价铁。三氧化二铁是黄色,变成亚铁硅酸盐就成了青色。在恰到好处的温度、气氛条件下,同样厚的釉层、釉色的深浅决定于铁含量的多少。但过多则变成黑色,当然其它辅助原料和其它化学成份对釉色的影响也是有的,所以要有合理的配方。
  
  有了合理的釉料配方,如果烧成温度太低,釉料不能很好熔融,含铁矿物未能充分溶解在釉玻琍中,釉层高度失透,釉面光泽差,釉色则难以呈现出来。
  
  汝窑的烧成温度一般控制在1150—1200°C之间较为合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釉料得以熔融,釉料中的含铁矿物质得以溶于玻琍体中,在合理的气氛条件下,三氧化二铁可以充分还原,生成二价铁的发色团,这时釉层透明度也比较清晰,美丽的天青色就呈现出来了。如果过烧,釉色发紫,釉面青色不正,造成釉面玻琍质强、流釉等现象。
  
  窑炉里的气氛是指窑炉内的一氧化碳含量。为使窑炉产生一氧化碳,煤烧窑用加厚煤层,增加添煤次数等办法,液化气或油烧窑则控制窑炉进空气量使之碳元素不能充分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一般烧成进入还原阶段,要求窑内一氧化碳含量在1—8%之间,氧的含量控制在1%以下。
  
  合理的烧成制度是釉料呈色的重要关键,一般汝瓷的烧成要有四个阶段:一、氧化阶段,主要作用是排除坯体水分,使坯体中的有机物和碳素充分燃烧。二、还原阶段,此阶段釉料一方面熔融,一方面进行铁还原。三、成瓷阶段,此阶段釉料基本熔化,釉子发亮,这时窑要呈弱还原气氛,如果气氛仍然很重则使釉色灰青,更重者产品烟熏发黑。如果此阶段全是氧化气氛,产品则重新氧化,二价铁又转化为三价铁,产品发黄。四、冷却阶段,汝瓷美丽的天青色和温润如玉的质感与冷却速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产品在窑炉内成瓷后应在保温的状态下缓慢冷却,使釉料有一个很好的析晶过程,否则釉色不会变青,釉面玉石感也会受到影响。
  
  烧窑过程中一般要做几个火照放在窑门口,烧窑工定时取出一个作为参考,当最后一个火照挑出后,急速冷却,观察火照釉面光滑了,也就是说产品烧成,就可以止火了,可是这个火照不是天青色,而是豆青色。窑炉内的产品在慢冷却后取出时才是天青色,这说明冷却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汝瓷龙纹盒盖


 


  
  汝瓷龙纹盒盖
  
    
  汝瓷葵口高足碗


 


  
  此碗为北宋汝窑出品,高1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4.5厘米,足高2厘米。造型美观大方,比例匀称。釉色浅绿莹润,质地古朴厚重。实为不可多见之北宋汝窑珍品。
  
    
  汝瓷--东方之子


 


  
    
  天青釉花口洗


 

 


  
  天青釉花口洗
  
  高3.6cm.口径13.5cm
  
  大英博物馆藏
  
    天青釉刻花盏托


 


  
  天青釉刻花盏托
  
  盘径17.6cm,通高4.8cm
  
  河南省文物考古所藏
  
  1987年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出土
  
    
  [考古]:汝瓷套盒


 


  
   
  汝窑天青鸭水注


 


  
  宋代汝窑天青鸭水注:高9公分长13公分
  
    
  天青釉纸槌瓶


 


  
  天青釉纸槌瓶
  
  高22.6CM,口径4.5CM,足径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底刻乾隆御题诗及"奉华"二字
  
    天青釉器足残片


 


  
  天青釉器足残片
  
    
  汝窑莲花熏炉外模


 


  
  汝窑莲花熏炉外模
  
   
  明宣德仿汝釉盘


 

 

          
  汝瓷熏炉

 


  
  汝瓷熏炉
  
    
  宋代汝窑天青嵌金六角对瓶


 

 


  
  宋代汝窑天青嵌金六角对瓶高9公分
  
 
  
  宋代汝窑天青釉花口水洗


 


  
  宋代汝窑天青釉花口水洗高10公分
  
   
  天青釉觚形双耳尊


 


  
  宋代汝窑天青釉觚形双耳尊高19公分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