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界的复兴之路--102件美术佳作描绘壮阔历史
中国美术馆外拉起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作品展横幅 一进美术馆大厅,就可以看到这个56个民族同打腰鼓的雕塑 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

中国美术馆外拉起“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作品展”横幅

一进美术馆大厅,就可以看到这个56个民族同打腰鼓的雕塑
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览将于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对观众免费开放。展览共展出作品102件,其中国画33件,油画51件,雕塑18件。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获得国家财政1亿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国家以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支持主题性美术创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王家新说,这1亿元资金中有5000万元至6000万元用在了艺术家和作品上。“美术创作工程类似课题制、项目制,作品成本多少,展览需要多少资金,研究需要多少资金,都有严格核算,这也是公共财政资助文艺方式的改变。这次工程也在财政支持文化项目上有示范性、标志性的作用。”

唐勇力《新中国诞生》中国画

陈宜明《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油画
作品内容:完整连贯统一
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价此次展览是“美术界的复兴之路”。
所展出的作品表现了从1840年至今,中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虎门销烟》到《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从《井冈山革命斗争》到《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从《太行烽火》、《红军长征的将领们》到《新中国诞生》,从《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件件巨幅大作共同连缀起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说,作品选题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专家拟定,并经有关部门批复后公布实施。工程于2004年开始启动,共收到竞标选题600余件,参与竞标的艺术家1000余人。经过艺术委员会认真评选,共有127名(组)作者(创作负责人)入围初选,经过艺术家多年艰辛创作,再经过专家一次次“会诊”以及艺术家的不断修改,这批作品最终得以面世。
艺术创作:传承探索突破
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吴山明、刘国辉、梁明诚、宋惠民、曹春生、冯远、刘大为、杨力舟、王明明、龙瑞、许江、施大畏、陈坚、曾成钢、程丛林、陈宜明、杨飞云、袁武、唐勇力、孙家钵、孙韬、陈科……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此次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参与到创作中来,把对于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对精神品格的追求,贯注在对历史精神的追溯和创作技巧的探索之中。展出的102件作品是经过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严格评审出来的优秀作品,凝聚了众多艺术家数年的心血和努力,呈现了当前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佳水平。
范迪安介绍,在预展的前一天,还有画家来到美术馆,对作品进行最后的修改。在多幅作品中,创作者都在寻求和以往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国画《新中国诞生》有9.5米宽的画幅,63个领导人在画面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在宏大场面的刻画上有重大突破。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是“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同时,将召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创作工作总结会,由文化部、财政部向创作者颁发入选作品证书;并召开创作座谈会,开展一系列的公共教育和宣传推广活动。据悉,展览结束后,所有展出的作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