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为楚国重邑,已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商遍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全市辖辖卧龙区、宛城区、高新区和邓州市、新野县、社旗县、唐河县、桐柏县、方城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西峡县、淅川县。
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阳汉画馆和南阳汉画像馆是中国最重要的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汉画藏品1300多石,其中一级品150石。画像石二千三百余块,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天文图像、珍禽异兽等。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注意画面的磅礴气势,给人以粗犷、古朴、奔放之感,在汉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武侯祠在河南南阳市西卧龙岗。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唐、宋时建祠纪念。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

佛沟摩崖遗像处在南阳方城县寺门村东南8公里的桐柏山半山腰。开凿于北魏至唐代。分别镌刻于南北两块巨石上。共有雕像三十二龛,一百三十八躯。整个造像刻工精细,面部富有表情。
吞严寺又名香严长寿寺。位于南阳浙川县城南40公里的龙山岭南部。始建于唐,明代重修,后屡经修葺。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为石牌坊、韦驮殿、碍月轩、大雄殿、接客亭、法堂、藏经楼等,僧房院、普扇殿及静修院分列两侧。韦驮殿内满绘壁画,走廊上排列十二根合抱大柱,彩绘凝重,雕镂精细。
山陕会馆处在南阳社旗县城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秦、晋商人兴建的行会。面积1,530平方米。馆内有戏台悬鉴楼,两侧有钟鼓楼,楼前有琉璃照壁,图案精美,金碧辉煌。大拜殿为会馆的中心,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檐下有木刻的《西游记》、《封神榜》故事图像,极为精巧。殿高34米,下筑高台,围以石栏。殿前有石牌坊,上刻金龙缠玉柱、文武狮子、八爱图等。建筑浑然一体,宏伟壮观。

南阳历史悠久,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64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4处。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