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会处,西依太行山,北临漳河水,东南与华北平原接壤。安阳是商代的殷都,秦筑城,隋至清历为州、郡、路、府治所。旧城基本保持传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会处。北濒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南与河南省鹤壁市、新乡市相连,东与河南省濮阳市接壤,西隔太行山与山西省长治市交界。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率诸侯之师,与商纣王战于牧野(今淇县西南),纣王兵败自焚,殷亡。周灭殷后,分畿内地为邶、卫3国,安阳隶属卫。魏文侯七年(前440),建都于邺,以西门豹为邺令,安阳为都畿之地。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秦将王?克"宁新中邑",改"宁新中"为安阳,安阳之名始见史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属邯郸郡。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化单位34处。安阳市西北的殷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出土了十多万片甲骨刻辞及大量青铜器。著名的青铜重器“司母戊”大方鼎通高1.33米、重达875公斤,为世所罕见。建于金、元时期天宁寺塔为五层楼阁式砖塔,塔身装饰盘龙、二龙戏珠、花卉、卷云等图案以及内容为佛像、佛传故事的浮雕画。位于安阳老城的小白塔,创建于元代,外形小巧玲珑,宛如一个宝瓶。它矗立于八角形的基座上,高约12米。塔基呈八角形,分为两层每面宽2米,均以石浮雕装饰。四面共有16幅浮雕图像,内容有“二龙戏珠”、“观音送子”、“繁荣争艳”等。每个转角刻有金刚力士像双目环睁,双手用力向上奋托之势,维纱维肖。塔身中部造有一龛,龛内置一尊佛像。佛盘腿坐于莲花座上,头戴折扇帽子,神态安然自得,栩栩如生,有一种强烈的工艺美术感.

安阳县小南海原始洞穴,发现数量不等的遗物和动物化石。石器有石核、敲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洞穴距今约有一两万年,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时间相同,能用兽皮缝制衣服,具有初步的审美观念。大寒遗址是仰韶、龙山、商周叠压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内涵极为丰富。灵泉寺石窟至今保存完整,是研究古代宗教、建筑和民间雕刻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修定寺塔建于唐代,塔外壁的浮雕砖与内层砖用榫卯相套和犬牙交错的砌筑方法连接,浑如一体,造型优美壮丽,砖雕精巧雅致,是唐代砖刻艺术的珍品。

林县的千佛洞、洪谷寺塔、惠明寺,汤阴县的羑里城、岳飞庙,内黄县的二帝陵都是安阳地区著名的文化遗存。
(责任编辑:admin)